12月10日,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船山区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外科专科联盟在船山区永兴镇中心卫生院揭幕,标志着遂宁市首家专科联盟正式成立。
近年来,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探索一联到底新模式,将城乡村医疗服务联为一体,让丘陵深处的老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探路
落实双向转诊
2015年,遂宁市一医院深入21个乡镇卫生院宣传联络,组建医联体,并与24家对口支援基层医院及长期友好协作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就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协助基层医院做好人才培训、技术提升等达成一致。
利用眼科和耳鼻咽喉科原检查室和值班室扩充ICU-B区,增加病床至9张,主要用于收治医联体等基层医院转至医院或者深夜来院、急需住院治疗而其它科室因床位紧张难以收治的病人,保证及时满足病人就医需求。重症医学科人员积极深入区乡医院12次,通过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各种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复苏后综合征等诊治水平。
推进
提升服务能力
2016年,蓬溪高坪卫生院、安居大安卫生院、蓬溪金桥乡卫生院加入医联体,成为成员单位。医院与蓬南中心卫生院签订了技术指导医院合作意向,并组织消化、呼吸、皮肤科、骨外等专家开展免费义诊和健康宣讲。医院通过扩充ICU-B区解决医联体成员单位反映的转诊病员入院难问题。
当年,医院对外联络办及分管院领导先后54次深入三县两区40个乡镇卫生院、100余家个体诊所开展宣传工作,发放医院宣传手册500余份。接收基层转诊住院患者1573人次,医护人员从预约就诊—来院咨询—分诊就医—检查—结果分析—入院诊治各个流程全程陪同。
筑牢
服务一联到底
医院根据基层医疗能力提升需求,连接纵深至三级医疗网络网底的村卫生室,筹建城—乡—村纵深紧密型医联体。
医院派出医疗、护理、设备、信息、财务等管理专家及医护团队,深入西眉、磨溪、马家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调研、指导,规划了通过实现十个“一体化”,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组织了20名专家分别到蓬溪、安居的20个贫困村开展医疗专家支医工作,并接收了来自蓬溪县29个贫困村的村医来院进行“村医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进修学习”。
实践
形成补位发展
12月1日,遂宁市一医院已派出肝胆外科副主任张晓宇入驻永兴镇中心卫生院,与永兴镇医务人员一道同坐诊、共查房、同手术、共探讨,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迈出第一步。
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颖指出,各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健全综合监管制度,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遂宁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李道丕表示,专科联盟是切合基层需要,形成补位发展局面的有效医联体模式之一。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统筹人才、资源配置、业务发展、技术研究,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技术水平,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
思考>>>>
医联体,是指医院之间打破行政性组织架构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广泛且密切的联合与医疗协作,成为一个医疗的命运共同体。医联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并承担其独特的医疗作用。
作为一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廖鸿说,他每天接触的患者中很多来自农村,他们敦厚善良、勤劳朴实。但受经济条件和文化因素等影响,很多人在得病后没有积极治疗,导致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病,很让人痛心。
让患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方便、廉价并有效的治疗,是医联体的初衷。不论是成立专科联盟、紧密型医联体,还是开展义诊、医疗技术培训,都是筑牢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措施。
但在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基层群众健康卫生意识的宣传也极为重要。中医讲究 “根治”,在村民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卫生知识,破除迷信、揭露伪科学,从源头改善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在基层形成良好的健康文化氛围,才能标本兼治。
来源:家庭与生活报
【四川卫生计生】
scweishengjisheng
卫生热线:12320
计生热线:12356
长按识别右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