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法》出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分别通过遴选古代目录、征求简化审批程序意见等步骤,加速经典名方走向市场、服务大众健康的步伐。
然而,经典名方加速走向市场之路并非坦途。被视为最大限度“保留中医药传统”的经典名方,并没有现成的审评方法:不同于日本汉方药,经典名方需要炮制,而非生药材的直接组合;不同于天然药物,经典名方讲究多成分多靶点,而建立西医与中医的对话绝非易事,西医语言以科学指标为金标准,中医证候则存在着大量的个人感知成分;不同于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因为经典名方毕竟是药品,而非食物。
在1月20日~21日由同写意英才俱乐部和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主办的“中药经典名方制剂产业发展之路”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有讲者用“第一次撕开口子”形容经典名方所承载的中药监管思路开拓之举。最受关注的3个话题是:目前提出的免临床试验举措到底是否靠谱?市场潜力到底如何?企业到底应该怎样做?
辩 论
2017年10月9日,《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统称“《简化审批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发布,确定经典名方遴选规则是经过层层限制、且“仅为中医使用”。
此次论坛主办方负责人程增江希望能以辩论的形式让经典名方在能否免临床试验方面经过充分过招,“最终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论坛中,持“不应免临床试验”观点的反方主要围绕4个观点立论:一是仅采用非临床安全性研究,难以确保仅在人身上才会出现的毒性被充分发现,而把不良反应监测推到上市后,是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二是古方所述的药材质量已经今非昔比,药变了,就应该做临床;三是千百年来人的生理功能有变化,不同人种应用相同产品理应不能免临床试验;四是临床试验概念包括上市后临床,如果不做上市后临床试验,是企业没有履行全周期管理的义务。
持“应当免临床试验”观点的正方在陈述了一系列《简化审批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限制条件,如征求意见稿要求开展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加强中药材资源质量控制、通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形成全周期安全性监管体系等后认为,经典名方虽未做临床试验,但已有充分的回顾性研究证据。此外,经典名方可以在上市后做临床试验,进一步完善产品在疗效、安全性方面的现代科学结论;这已经与辩题中“免临床试验”的原始内涵不同。一言以蔽之,免临床试验回归了中医药发展的本质。
市 场
在业界看来,《简化审批征求意见稿》所述的门槛已经不低,“高起点,绝对是高起点。按照要求,企业不做临床试验,也需要在其他关键点上投入大量精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红利博士说。
正因为“起点高”“投入大”,对部分企业来说,做不做经典名方主要取决于其市场的潜力是否足够。程增江总结了企业认为限制经典名方市场发展的两大原因:一方面,目前经典名方均为处方药,使用主体被限定在中医医生,而数据显示,我国中医医生只占全国医生总人数的20%左右。与那些在日本药妆店能买到的汉方药不同,缺少OTC市场的经典名方市场潜力似乎有限。另一方面,经典名方一旦上市则归类为药品,与同属中药类别的饮片、配方颗粒相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因为后两者都不受国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影响,更不受医院药占比考核的约束。
鉴于经典名方后续发展存在较多未知因素,药智网创始人李天泉建议,大型品牌中药企业可以重点关注经典名方,此外,如果小型企业实在没有别的项目可做,也可背水一战。
顾虑如是,对企业来说,观望是否是最佳选择?
回顾国家整体战略部署,建立符合传统药特点的现代监管措施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毕井泉在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曾指出,现代药与传统药的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双盲随机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据,获益大于风险的适应证结论,产品均一、稳定的质量控制。
据监管人士归纳,传统中药的3大监管特点是中医理论指导、资源依赖型、强调过程管理控制。在临床试验证据和适应证结论分别由过往临床经验和中医医生给出的前提下,勇于弄潮的中药企业应提早部署,在产品均一、质量稳定方面下苦功夫。
行 动
自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以来,落实企业作为主体责任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药企业要对产品均一、质量稳定负责,首先应解决的是中药材质量和资源评估的问题。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材及饮片抽检合格率为84%,是近五年来的历史最高点。潜在的不合格风险提示药企,从源头控制饮片质量尤为关键。生产出口日本汉方药的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德在论坛上介绍经验时指出,其公司通过建立GACP体系确保源头可控,并通过完整的追溯体系确保质量稳定。
一个被业内广泛关注的文件已经透露了监管者对中药资源评估方面的重视:2017年12月2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发布了《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郭兰萍认为,开展中药资源评估,首先,可以更好地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多样性,确保中药材可持续供应;同时,更是促进中药绿色生产、确保质量均一、实现中药生产全程可追溯的重要措施。资源评估是经典名方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资源评估做不好,所选中药材可持续供应能力有限,可能会直接导致研究开发及投资的失败。
积极参与标准煎液的制定也是提升企业在经典名方领域竞争力的关键。据业内人士介绍,标准煎液可以类比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参比制剂,企业如能提早参与,意味着提早了解游戏规则、提早占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简化审批征求意见稿》第四条中,国家将经典名方制剂的注册申请人限定为药品生产企业,该企业需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完整的生产能力。不难预见,这一举措一旦落地,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药行业的集中度。
据了解,宛西制药、北京同仁堂、以岭药业、天士力、广誉远等多家中药企业已着手布局经典名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