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份手迹中,简短记载了爱因斯坦的幸福生活理念——“相比纷纷扰扰地追逐成功,宁静谦逊的生活更让人快乐。”人生百态,在你忙着奔跑,步履不停之时,或许可以歇歇脚,倾听时光之外的悠悠我心。
停下来,享受生活
你可以选择打破标准模式,时刻拥有自己喊停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不那么坚强,随时回到内心深处的避风港......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匆忙。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他们是如何将兴趣融入生活,在日常中开出花。
鲁迅:嗜书如命
十五岁起抄书、买书、藏书,鲁迅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搜寻和购置大量图书。即使如此,他还经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一些珍爱的图书无法购置而遗憾!在鲁迅看来,书简直比吃饭更有价值。
汪曾祺:钻研做菜
说到做菜,汪曾祺兴趣盎然。他每到一个新地方,最爱逛菜市。他认为做菜大有学问,要多吃,多问,多看,多做,更重要的是要富于想象,因此常“发明”新菜式。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
老舍:爱花,更爱养花
栽花种草,老舍一生的嗜好。每到夏天,他家便是满院的花草,姹紫嫣红,花香四溢。“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花生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歌德:热衷画画
△歌德作品
除了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思想家的身份,歌德还是一位画家。对于画画,他无比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兴趣,并一直热情实践。2700多幅作品,多半是风景画,也包括他科研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
爱因斯坦:挚爱小提琴
除了物理学上的巨大成就,爱因斯坦爱小提琴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13岁那年,他在阅读康德的哲学著作时发现莫扎特的奏鸣曲,从此小提琴成为他一生最喜欢的乐器。不论是在颠沛流离的岁月,还是功名成就后的生活,他都与小提琴形影不离。
村上春树:坚持跑步
从33岁开始坚持跑步的村上春树,迄今已跑了31年,他用3小时27分跑了自己的马拉松最佳成绩。他寻找自己跑步的意义,正如他思考的:“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来源:共产党员)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
——芝罘卫生计生——
传播健康知识,服务公众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