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过年了,请拒绝“中国式逗孩子”


有一项关于“熊”大人逗小孩子的调查:

排在第一位的是:“熊”大人对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熟悉的人亲孩子,或者摸孩子的脸 ; 排在第三位的是:“熊”大人问孩子,“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 ”;接下来的是:把小孩举起来抛,或是对小孩说“让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小妹妹吧”。另外,还有“弹男孩‘小鸡鸡’”和“逗小孩喝酒”等。

“中国式逗孩子”表面上看只不过是个玩笑,但娱乐的往往只有大人,受伤的却是孩子。


01


喜欢“逗”孩子的熟人,我们多少都遇到过。

有一次,在必胜客和女儿吃饭,等买单的时候,目睹了旁桌大人“逗”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看得是难受之极。

首先,孩子爸爸的朋友拿出一个棒棒糖在男孩眼前晃着,说:“管你爸爸叫叔叔,这个就给你。”孩子经不住诱惑照做了,一群人哄堂大笑。孩子爸爸佯装生气,呵斥孩子:“乱说,我是你爸爸!”孩子看到爸爸生气,眼神中透露出恐惧不解。如果不能这样做,为什么爸爸还在笑呢?为什么爸爸一开始不阻止?为什么叔叔要让我这么做?孩子迷茫又紧张,低头不再吭声。

少顷,孩子的妈妈走出去接电话。又听见有个阿姨继续在逗:“XX,你看你不说话,妈妈都跑了,不要你了。”

小男孩还是一言不发,脸憋得通红。我猜,此刻他的心里一定是又着急又愤怒。“着急”是因为年幼的他不知该怎么应对这些不知所以的问题,“愤怒”是在一群大人面前,他只是个小小的孩子,就算不满,也无力反抗。

更让人难受的是,孩子的爸爸竟然没有站出来阻止,自顾自地玩手机。孩子妈妈回来后也只是轻声说:“别逗他了,这孩子本来胆子就小,待会该哭了。”

刚才开玩笑的阿姨似乎是为了弥补什么,又对孩子说:“来,让阿姨抱抱,行不行?”孩子显然不乐意,蜷缩进了妈妈怀里。阿姨不罢休:“你不说话我就当你答应了哦。”说着,就伸手假装去抱孩子,孩子终于吓得“哇”的一声哭起来,阿姨的“逗”才终于停了下来……


诸如此类的状况比比可见:

有人用荒谬的说法“逗”孩子:“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让你跟我回家,阿姨家有个儿子,正好还差个女儿。”

有人用出尔反尔的方式“逗”孩子:“把饼干分给叔叔一块好不好?”如果孩子不给,他会说:“这孩子真小气!”可如果孩子给了他,他又说:“叔叔逗你玩呢,叔叔不吃,你吃吧!”让孩子不明所以,思维混乱。  

……


有些“逗”甚至让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攀枝花,一个父亲带着两岁的儿子去朋友家聚会,父亲的三个朋友逗孩子喝了二两白酒,这个幼小的生命在他还没来得及感受世界的美好时,就被这么残忍的方式带走了。

一个轻飘飘的“逗”字,掩盖了成人不妥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因为是“逗”,所以你不要哭,哭了说明你太娇气;因为是“逗”,所以你不要反抗,反抗说明你不懂事;因为是“逗”,所以你要忍着,不能太较真……


02


逗孩子一下真的不算什么吗?非也!

喜欢“逗”孩子的大人觉得自己并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喜爱才去“逗”孩子。真是难以想象,他们当真不知道,这样的“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吗?

大人觉得这是玩笑,但孩子如果不能理解,就会当真。荒谬的“逗”让孩子惶恐不安,出尔反尔的“逗”让孩子思维混乱,这些不妥当的“逗”都会让一个孩子感到被欺骗,不被尊重,心灵受到伤害。

孩子幼年时所接触到的对他们一生影响重大。有时,对大人来说,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逗笑;对孩子来说,却可能变成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原本,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用客观理性的言论去守护他们真实、纯真的心灵,而不是把年长当作特权,去消耗孩子的“真”。可还是有那么多大人,反其道而行之!

中国社会重关系、重面子的特点也导致孩子的父母很难站出来制止“逗”的行为。当熟人摆出一副“我和你孩子亲才逗他,逗是看得起你”的姿态时,碍于面子,孩子的父母往往选择默许甚至附和。


03


当孩子面对逗弄时,父母该如何提供保护和支持?

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是惶恐的,他们尤其需要父母的援助,无端受到戏弄已是莫大委屈,若连最信任的亲人都不能站出来保护自己,孩子该多无助啊?

面对随便“逗”孩子的熟人,与其为了面子眼睁睁看孩子心灵受伤,还不如做个“没意思”的家长,制止恶意玩笑的继续。

这里,分享一个同学超赞的做法,既没有直接反驳,让双方面子上过不去,也及时终止了“逗”孩子带来的伤害:

去年秋天,她生了老二,是个千金。亲戚朋友来探望,其中一个阿姨跟她大儿子开玩笑:“你看你妹妹多可爱啊,以后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爱妹妹了……”刚刚还在开心摆弄玩具的大儿子一下子愣了。同学马上走过去握着大儿子的手,温和但坚定地说:“听妈妈说,阿姨是和你开玩笑的。妈妈很爱你,一直都会爱你,有了妹妹也不会减少。妹妹现在还小需要照顾,你帮妈妈一起照顾她,好不好?”她的这番话让儿子释然了。与此同时,“听妈妈说,阿姨是和你开玩笑的”,让孩子知道要听妈妈说的才算,也侧面暗示了阿姨不要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这个方法绝大多数时候都好使,但偶尔也会遇到有人不仅不识趣,还理所当然地说:“呵呵,我们以前都是这么“逗”大的,现在的小朋友都不兴开玩笑了么?”

一个妈妈就遇到过这种状况。她带儿子参加同事聚会,一男同事觉得她儿子长得秀气,就逗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啊?我猜,你是女孩,对不对?”孩子明明就是男孩,他感觉到了对方提问的虚假,所以不回答。男同事则继续笑着说:“你看你胆子这么小,都不说话,肯定是女孩了。”

妈妈见儿子一脸茫然和委屈,就暗示对方不要跟孩子开这种玩笑,对方却无所谓地说:“小孩子,逗一下有什么嘛,开个玩笑而已。”她终于忍无可忍,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玩笑只有被开玩笑的人觉得好笑,才叫玩笑!请不要和我孩子开这种让他不开心的玩笑!”并对她儿子说:“宝贝,如果你不喜欢叔叔“逗”你,可以告诉叔叔你不喜欢这样的玩笑!”

坚决的表态,虽然可能得罪对方,却也教会了孩子对讨厌的行为勇敢说“不”。

孩子始终没法活在真空中,总要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遭遇不恰当的逗弄,也不尽是坏事。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说出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拒绝别人的“逗”,孩子的内心力量也会慢慢增强,坏事就能变好事。毕竟,说到底,最终能保护孩子的还是孩子自己!

在面子和孩子之间,永远都是孩子更大

所以,当一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用过分的玩笑“逗”孩子时,请大声地告诉他们这种表达“喜爱”的逗,我家孩子消受不起,这种表达“亲密无间”的逗,我消受不起!

来源:两个黄鹂教育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亲,中国药店公众号长期公开征集稿件,如您欲抒发心声、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将作品发送到yaodian2018@163.com(邮箱),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温馨提示,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