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信医药田加强团队】每周创新药跟踪——海外优先审评制度比较研究

中信医药田加强团】每周创新药跟踪海外优先审评制度比较研究

田加强/曹阳/陈竹/刘泽序/孙晓晖/王晋阳

投资聚焦

行业观点

1)美国、欧盟、日本药品优先审评制度:美国FDA共有四类优先审评通道,分别是加速审批、优先审评、快速通道、突破性疗法。加速审批是针对批准路径的绿色通道,其他三项均是针对资格认定的绿色通道。2017年6月,FDA列出仿制药优先审评产品清单,将仿制药加速审批落入实处。欧盟四类优先审评通道,分别是PRIME优先药物计划、加速审评、有条件的上市许可、同情用药。日本优先审评特点鲜明,医药品综合机构独立经营,不受政府预算,审查操作标准化水平高,制定了详细的审查标准化手册,减少审查员尺度不一带来的人为因素干扰。

2)FDA年批新药46项,28项获益于优先审评制度:2017年FDA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批准了46个新药,其中有28项至少享受了一种加速通道。通过四类评审绿色通道的药品数量及占数据中,优先审评数量最多达28项,占比61%,另外加速通道18项(占比39%)、突破性疗法17项(占比37%)、加速审批6项(占比13%)。17项突破性治疗获批药品的数据,创突破性治疗年度记录;18项快速通道获批药品的数据,创快速通道年度记录。

3)海外新药进展:Clearside公司致盲性眼疾新药临床3期结果积极;首款四周一次PD-1抑制剂获批;失眠症新药Lemborexant多项试验结果积极;默克公司BTK抑制剂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临床结果积极;Esperion公司降胆固醇新药bempedoic acid取得3期顶线积极结果。

4) 国内企业动态:和黄中国宣布启动胶质母细胞瘤新药epitinib的1b/2期概念验证研究;降糖药欧唐静在中国上市;上海医药乳腺癌新药获CFDA批准临床;中国造生物药首次美国上市 FDA批准TaiMed创新HIV疗法。

 市场回顾:本周创新药个股中中国药明生物、康弘药业涨幅较大,美股创新药个股中万春医药涨幅较大。

投资建议:政策面鼓励创新、加快创新发展的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我们认为叠加产业端的长期积累,本土创新药企业已具备加速发展的基本面基础,未来有望在临床、审评、招标、医保等全方位享受政策红利。建议关注单抗领跑的复星医药、创新药管线深厚的恒瑞医药、仿创结合+逐步多元化布局的石药集团、以及最受益医保谈判的康弘药业和肿瘤伴随诊断龙头艾德生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
 
海外优先审评制度比较研究

1.1 美国药品优先审评制度:加速、优先、快速和突破性四类通道 

美国FDA共有四类优先审评通道,分别是加速审批、优先审评、快速通道、突破性疗法。加速审批是针对批准路径的绿色通道,其他三项均是针对资格认定的绿色通道。

加速审批通道始创于1992年,2012年《FDA安全与创新法案》中修订。加速审批需满足的条件为:加快用于治疗严重疾病,且优于现有疗法,通过判断存在合理并能测量的替代终点或中间终点来提前获批上市。FDA要求药品获批后应在治疗过程中继续收集汇报临床数据,并最终达到一般审评的要求。

优先审评通道于1992年《处方药用户收费法》(《PDUFA》)首次提出,后于2002年、2007年《FDAAA》两次细化落实。通过优先审评的药品可在6个月内而不是标准的10个月内审评。优先审评不仅适用于治疗严重疾病的药品,也适用于特定条件下治疗普通疾病的药品。具体需满足条件如下:

(1)用于治疗严重疾病,获批后将显著改善药品的安全性或者有效性。

(2)按照儿科研究报告内容提交的任意标签变更补充申请。

(3)药物被认定为合格的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产品。

(4)持有优先审评券的药品。

快速通道始于1997《FDAMA》,2012年《FDA安全与创新法案》(《FDASIA》)修订完善。快速通道需满足条件为:用于治疗严重疾病,且临床前和临床数据展现出有可能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情况;或者药物被认定为合格的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产品。获得快速通道后,FDA将早期介入研究给予指导意见,且药企可分阶段递交材料不用一次性提交。

突破性疗法是2012年《FDASIA》中FDA首创的一种新药审评方式。突破性疗法需满足两个条件:用于治疗严重或致死性疾病,且初期临床试验(I期、II期临床)中重要临床终点指标优于现有药物。相比于快速通道,突破性疗法的审批更加严格,获批后将享受FDA更为密切优质的指导。

此外,2017年6月FDA出台关于仿制药ANDA优先级审评的制度改革,主要涉及仿制药优先审评的产品清单、ANDA 审评优先级程序政策手册的修订、发布关于确保 ANDA优先申报更短审评时间的《ANDA:与优先申报相关的申报前设施通信》指南。

1.2 欧盟和日本药品优先审评制度

欧盟EMA共有四类优先审评通道,分别是PRIME优先药物计划、加速审评、有条件的上市许可、同情用药。PRIME优先药物计划通道下,药企将获得CHMO/CAT专员的技术支持并且获得上市前所有技术问题沟通提交权利,有利于在上市申请中获得加速审评资格。加速审评模式下,审评时限由标准的210天减少至150天,审评时限较大程度缩短。有条件的上市许可通道下,在不完整临床数据基础上能更早获得上市许可,同时药企需要在上市后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数据。同情用药通道为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和不能进入临床试验的患者提供便捷。日本1993年实施《罕见病用药管理制度》,明确罕见药研究过程可享受优先审批,同年开始实行新药审批绿色通道制度,明确有效性及安全性显著好于存量药的药物,以及治疗严重威胁生命疾病的药物、“孤儿药”可申请绿色通道。2004年,日本新药审批机构改革,多机构合并成立“医药品综合机构”,独立经营,不受政府预算限制。改革后人员队伍扩充,审查标准化手册落实,药品审批时间提速一倍。

1.3 FDA年批新药46项,28项获益于优先审评制度

2017年FDA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批准了46个新药,其中有28项至少享受了一种加速通道。通过四类评审绿色通道的药品数量及占比见表2,优先审评数量最多达28项,占比61%,另外加速通道18项(占比39%)、突破性疗法17项(占比37%)、加速审批6项(占比13%)。17项突破性治疗获批药品的数据,创突破性治疗年度记录;18项快速通道获批药品的数据,创快速通道年度记录。


二.创新药本周动态

2.1 海外前沿追踪

1)Clearside公司致盲性眼疾新药临床3期结果积极:眼部疾病疗法领域的Clearside Biomedical生物医药公司宣布,first-in-class药物疗法CLS-TA,在非传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关键3期临床试验上,取得积极顶线结果。(资料来源:Clearside Biomedical官网)

2)首款四周一次PD-1抑制剂获批:百时美施贵宝宣布FDA为Opdivo(nivolumab)的更新给药方案批准了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sBLA),这次更新针对大多数已经获得批准的适应症,每四周一次注射(Q4W)480毫克剂量,为患者提供定制护理的灵活性。(资料来源:BMS官网)

3)失眠症新药Lemborexant多项试验结果积极:卫材和Purdue Pharma近日宣布,目前正在研究用于治疗多种睡眠障碍的试验药物lemborexant多项研究的主要结果积极。(资料来源:卫材官网)

4)默克公司BTK抑制剂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临床结果积极:默克公司公布了一项在研药物evobrutini针对多发性硬化症的2b期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接受evobrutinib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在各个时间点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的T1损伤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减少。(资料来源:Merck官网)

5) Esperion公司降胆固醇新药bempedoic acid取得3期顶线积极结果: Bempedoic acid是每日一次、补充、口服的ATP柠檬酸裂解酶(ACL)抑制剂,能通过上调LDL受体来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并降低LDL-C水平。3期临床研究抵达了主要终点,LDL-C降低28%(p<0.001)。(资料来源:Esperion官网)

2.2  国内产业聚焦

1)和黄中国宣布启动胶质母细胞瘤新药epitinib的1b/2期概念验证研究:胶质母细胞瘤是由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神经胶质细胞或其前体产生的肿瘤,五年生存率仅为5.5%。EGFR基因是胶质母细胞瘤中潜在的治疗靶标,但目前市售的第一代EGFR抑制剂不能穿透血脑屏障,而epitinib(HMPL-813)可穿透血脑屏障。因次,为了验证epitinib的临床效果而启动研究。(资料来源:和黄中国官网)

2)降糖药欧唐静在中国上市:勃林格殷格翰-礼来糖尿病联盟宣布,全球首个被证实能将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8%的口服降糖药恩格列净(商品名:欧唐静®)已在中国上市。该药是目前中国获批最全适应症的SGLT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欧唐静®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38%。(资料来源:礼来官网)

3)上海医药乳腺癌新药获CFDA批准临床:上海医药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交联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MCC-DM1偶联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资料来源:上海医药官网)

4)中国造生物药首次美国上市 FDA批准TaiMed创新HIV疗法:美国FDA宣布批准中裕新药的Trogarzo(ibalizumab-uiyk)上市,作为一种全新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现有多种疗法均无法起效的成人HIV感染者。(资料来源:中裕新药官网)


三. 重大政策点评

本周暂无重大政策。


四. 代表性个股本周表现

本周创新药个股中中国药明生物、康弘药业涨幅较大,美股创新药个股中万春医药涨幅较大:


五.并购投资要闻

1) 新基与Vividion达逾亿美元合作:Vividio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与Celgene(新基)公司达成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将着重利用Vividion的药物开发平台来开发靶向癌症、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创新小分子药物。根据协议,Vividion从Celgene获得了1.01亿美元的预先付款。(资料来源:VividionTherapeutics官网、Celgene官网)

2) Celgene完成收购Juno:作为CAR-T疗法和TCR疗法的先驱公司之一,Juno具有广泛而新颖的产品组合,有望针对多靶点,对多类癌症进行治疗。随着本次收购的完成,Celgene将获得JCAR017的全球权益,成为了肿瘤免疫疗法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资料来源:Juno官网、Celgene官网)

3) 合作开发,新抗体偶联药物有望改善骨髓移植:新锐公司Magenta Therapeutic宣布与Heidelberg Pharma合作开发抗体偶联药物,用于改善骨髓移植之前的预处理治疗。Magenta将根据研发项目进展进度,累计向Heidelberg支付高达3.3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资料来源:MagentaTherapeutic官网)

4) 默沙东与卫材达成近60亿美元抗癌组合疗法的合作开发:卫材公司与默沙东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在全球共同开发和推广LENVIMA®(lenvatinib mesylate)。根据合作协议,默沙东将向卫材支付的研发费用、里程碑付款等总额可达57.6亿美元。(资料来源:Eisai官网、MSD官网)


六.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上市后销售情况不达预期风险。

----------------------------------

具体分析详见中信证券医药组2017年3月12日发布的每周创新药跟踪 —海外优先审评制度比较研究 

历期新药周报

 

2017-02-05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呋喹替尼:合作研发和MAH制度下的代表性本土创新药

2017-01-30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ALK抑制剂:二代药物国内已报产,贝达和辉瑞在研新药蓄势待发

2017-01-22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肿瘤伴随诊断:创新药大时代的“卖水人”

2017-01-15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恒瑞医药:BTK抑制剂外授权,有望获3.5亿美元总付款

2017-01-08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国内代表性化药和生物药企业研发投入的比较研究

2017-01-02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IDO:在研药物最快已到3期临床,药物联用潜力巨大

2017-12-25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第25批优先审评:儿童药、CAR-T、PD-1和海外ANDA转报异彩纷呈

2017-12-18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PCSK9:新一代降脂机理,国内药企加快布局

2017-12-11      医药行业 每周创新药跟踪—谈判目录:大半省份已公布执行细则,预计明年新增医保支出150亿元以上

----------------------------------

中信证券医药团队

田加强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Tel:(021)20262115,Mobile:18616810632 

Email: tianjiaqiang@citics.com 

曹阳 医药行业分析师

Tel:(021)20262111,Mobile:18521004827 

Email:yangcao@citics.com

陈竹 医药行业分析师 

Tel:(021)20262139, Mobile:18621921837 

Email::czhu@citics.com

刘泽序 医药行业分析师

Tel:(021)20262116,Mobile:13681945968

Email:liuzexu@citics.com

孙晓晖 医药行业分析师

Tel:(021)20262246,Mobile:15000760254

Email:sunxiaohui@citics.com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资料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