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医药行业风云变幻,不少的处方药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少处方药企业纷纷考虑转型,希望能在DTP或者OTC领域内有所建树。
可是不少企业,往往还是以自己在处方药领域里的思路拼杀,而在转型的时候却往往忽略对于自己产品的感官上的提升。而作为厂商与消费者唯一的沟通桥梁,产品的内外包装是与消费者沟通的第一桥梁。
有同行会问,药品是否有需要在产品、包装上来提升呢?这么做的意义是否大?
在此,我想说,有不少的处方药,在药店推荐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终端拦截的策略,尤其是不少慢病、抗生素产品,拦截的是原研企业的产品,如果在某些细节上让患者感觉到体验不好,就会认为产品质量较差,从而拒绝购买。
而同样的,在医院市场做的较好的企业,同样需要在产品包装、细节上去做提升,从而来提升患者对于产品的品牌忠诚度。
接下来,笔者从几个观感层面来阐述细节来创建处方药品牌。
视觉:药品虽然是特殊商品,但还是有商品的属性
药品在药店里陈列,无论是对于店员还是顾客,需要比较容易的能找到你,这时候在包装上就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IP。
这点其实在其他商品中就有很多优秀的案例,比如Tiffany的蓝色,就是Tiffany的注册色,当别人看到这个颜色的时候,就会想到Tiifany。
同样的,在药品领域也有这样的案例,比如葵花、辉瑞,都有非常特殊的颜色及形象,其实这也是一种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消费者沟通的IP。
(辉瑞的药品都有以辉瑞特殊的蓝色作为背景,简洁大方,对于店员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是辉瑞的产品)
(葵花的产品,会针对妇科、儿科有不同的卡通形象,尤其对于儿科产品来说,减少了患儿对于服药的抗拒心理)
触觉:药品的触觉比较特殊,药品的光泽度、形状都是触觉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在产品生产、感官提升的,就是药品的剂量与形状。有不少的药品,剂量会有多个的,在不同人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剂量,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剂量包装。
比如,默沙东的孟鲁司特钠,在成人和儿童的剂量分别是5mg和4mg,在5mg的片剂上的1/5处有一条刻痕,这就是让儿童服用的时候掰开吃的提示线,当儿童使用的时候,就不需要特别选择儿童包装了。
同样,在一些血压、血糖用药的产品,有不少有剂量调整或者滴定的产品
其他: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外,还有一些慢病产品,需要考虑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用药稳定性
诺华的缬沙坦胶囊在每一粒胶囊后面都印上的星期几,一版7粒正好是一周的量,这样的包装大大降低患者用药的漏服几率,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用药稳定性,同时也增加患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及粘性,不会被轻易替换。
同样,康恩贝的麝香通心滴丸,也在包装上印上了早晨、中午、晚上的标志,让患者不漏服。
药品的包装、药剂设计都是厂家与消费者的沟通桥梁,而往往很多处方药企业会忽视这块,虽然在医院渠道销售可能不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当转移至OTC渠道的时候,往往是一些细节来决定顾客的选择。
目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展的如火如荼,不少仿制药等待着占领原研产品的市场份额。除了价格、空间外,在包装、制剂上同样需要花费心思,提升顾客对于产品的品牌认同度。
【大咖简介】
李彦,新荷健康市场总监
1986出生,曾服务默沙东、罗氏、万马药业、华海药业等外企及国内大型制药企业。有处方及OTC双重市场思路。在学术推广、渠道归拢,创新推广上有丰富经验,2017中国医药四美未来星十强。
目前担任新荷健康市场总监,推动公司CSO整合及专业化推广改革。
此版块以独到的视角,向圈内人介绍医药行业的精英大咖,分享行业内一些人品、作品等都值得尊重的医药人的事迹,追踪大咖成长轨迹。在这里,你可以了解那些大咖的原创首发经验观点,寻找榜样,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