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全球每天约有3千万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仅美国每年就有7~10亿张非甾体抗炎药处方。在国内,非甾体抗炎药销量仅次于抗感染药,位居第二。

非甾体抗炎药的历史回顾

  • 1763年:Stone描述爆竹柳皮浸出液治疗发热和间日疟;

  • 1860年:合成了水杨酸

  • 1899年:德国拜耳公司Hoffman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 1952年:保泰松问世,开始使用NSAIDs名称;

  • 1960年:吲哚乙酸类药物—吲哚美辛上市;

  • 1971年:John 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COX,使PGs产生减少。随后相继推出了丙酸类(布洛芬等)、苯乙酸类(双氯芬酸)、昔康类(美洛昔康),不同剂型的开发也相继进行;

  • 1991年:Herschman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证实了COX有两种同工酶;

  • 1998年:根据COX理论研制的三个昔布类特异性COX-2抑制剂相继诞生了;

    塞来昔布——辉瑞公司的西乐葆

    罗非昔布——默沙东公司的万络

    帕瑞昔布——辉瑞公司的特耐(静脉注射用)

  • 2004年9月:因患者服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万络导致心血管疾病,默沙东公司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撤回万络。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与适应症

作用

1

镇痛

2

抗炎

3

解热 

4

降低血小板功能

适应症

1

各种关节炎

2

非关节风湿病(1/10的人会患病)

3

牙痛、经痛、胆、肾绞痛、运动性挫伤、术后疼痛

4

发热、老年痴呆、心脑血管栓塞  

不良反应

1

上消化道出血(溃疡在15-30%) 

2

肝毒性、肾毒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20%可追踪到用NSAIDs史)

3

血液系统损害、过敏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传统非甾体抗炎药

     人体中,COX-1能够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COX-2则与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密切相关。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够同时阻断COX-1和COX-2,阻断COX-2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而阻断COX-1是导致胃肠道副作用的关键因素。

抗炎药物新目标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选择性阻断COX-2,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同时,不影响COX-1对于胃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向上滑动,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