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如何正确煎煮中药?


“医生,请问这中药怎么煎啊?怎么服用?”在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中药房外,每天都会有不少病员问到类似问题。该院药剂科主任医师陈翠美说,因中草药具有取材天然,作用平稳,毒副作用小等西药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但要想真正煎好中药不是件容易的事。中药煎煮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其应有疗效的发挥,对治疗效果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正确煎煮中药?陈翠美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煎药的器皿

煎药容器以陶瓷、砂锅为首选,其次为不锈钢、玻璃类器具,这些器具传热均匀、性能稳定,可避免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铁质器如铁锅易氧化,且化学性质不稳定,中药中有些成分可与铁质器具发生反应,可能影响中药效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产生毒副作用。同时用铁质器具煎煮中药,还易导致汤剂的色泽不佳、产生沉淀。药剂中的铁锈味也可引起患者肠胃不适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故应避免使用铁质器皿煎药。另外,铜质、铝质器具也不应该用于煎煮中药。

二、煎煮用水

中药汤剂的煎煮以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为主,如自来水、甜井水等无污染的干净水,忌用反复煮过的水、保温瓶的隔夜水及被污染的水。用水量可根据药物的质地来适度调整,如煎制种子、果实类中药材,水量可少些;煎制花叶、全草类中药材,水量则应多一些。一般第一次煎药以加水至超过药面3—5cm左右为宜,避免加水过多或过少而导致患者服药困难、或是药物的有效成分未能充分煎出;第二次煎煮时水量应酌减。


三、煎药的方法

煎煮前准备:将煎药器具清洗干净,药材入锅前要将其切成片状或颗粒状,尤其是动物角甲类、矿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物,以便增加其与水接触的面积,加快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但药物颗粒也不能过小,否则会导致细胞破裂,或是因为煎煮粘度增加而影响药物的扩散,还会加重汤药杂质污染。

浸泡时间:煎煮中药前应先用水浸泡,中药饮片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不能直接加热水。因为中药饮片大多是干品,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以花、叶、细茎类质地疏松和轻浮的植物药为主的,浸泡20—30分钟即可入煎;而以生长多年的植物块根、根茎、种子、果实为主,质地坚硬的,应浸泡60分钟方可入煎;凡是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更长一些,这样可湿润药材,能使其充分膨胀,药材变湿变软,更多的有效成份才会煎出。其次还应考虑到季节对药物成份性质的影响,夏秋炎热季节,中药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酵变质;冬春寒冷季节,多数中药浸泡时间则可长一些。

煎药用火:煎药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一般的药物,先武火煎沸,再用文火慢煮。解表类药物用武火速煎为宜;滋补类药物,武火煎沸后,宜用文火煎制,以便煎出浓厚的药汁。

特殊处理: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分别采用先煎、后下、包煎、兑服、另煎、烊化等方式。如制草乌、制川乌等带有毒性的饮片,需要先煎1—2h,以消除或降低其毒性;车前子等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要在煎煮时采用包煎法,以免黏糊锅底;贵重中药如西洋参,需要另取器具单独煎煮取汁,再将药渣并入其它药物同煎,最后将前后两次煎煮的药液相混合。

此外,在煎药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糊的现象。注意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减掉药液。


四、煎药的时间

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治疗目的等因素来决定中药汤剂煎煮的时间。在煎药次数上,一副汤剂一般需要煎2次。第一次煎煮时间为煮沸后煎20分钟为宜,二煎时间则为15分钟左右。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0—15分钟,二煎沸后5—10分钟;滋补药一般沸后小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煎20分钟。每次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避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五、煎液总量

每剂药总煎出量:成人400—600ml,儿童100—3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陈翠美提醒,中药汤剂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其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汤剂的治疗效果。因此,遵循合理、科学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是确保药效正常发挥、达到治疗目的的关键所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