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聚焦中医】四位院士力挺中医:中医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

根据公开报道和演讲,

国内四位现代医学大家力挺中医!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分子药理与心血管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呼吸内科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汤钊猷肿瘤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樊代明消化外科专家


韩启德院士: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




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人的艺术,是我们要大力推崇的,中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毫无问题。中医凭感觉、凭经验,但是说有没有经过实证?有。经过两三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大量的病都看好了,这是事实。

 

我在农村当医生的时候,也学了中医,我给人看病,学了九个月就用中医,后来找我看中医的人不比找我看西医的人少。

 

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在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

 

我们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

 

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之间的长处。




要学习中医的接诊之道


现在的西医几乎已经不碰病人了裘法祖先生在世的时候提到一个故事,说一个病人肚子疼,找到他,他让到检查床摸了一下他肚子,这个病人就感动得掉眼泪,说你是我看的第六个医生,前面五个医生都没有碰过我一下肚子。我们西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完全靠设备,完全靠人为确定的指标来解决问题。尽管有它很好的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但是确实离开病人越来越远,这就容易造成矛盾。

 

不说别的因素,中医来说首先要把脉,医生的手搭到了病人的手,如果再加上一个笑容,病人的感觉跟我等了几个小时,看到医生头都不抬,化验单一开检查去,感觉很不一样。

 

我看中医的体会就是中医容易跟病人搞好关系。西医来问你怎么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怎么不舒服,就是难受。西医看所有检查都没有问题,然后说你没病,病人不生气吗?我要你干吗?我就是难受,你说我没病?中医不会这样,我当中医,病人刚走进来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问题,然后坐下来,在农村的时候,妇女坐下来给你一个胳膊,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她要我把脉是不是怀孕了。


中西医不要互相排斥


西医因为是现代科学,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跟一百多年前比解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但是,一方面离解决人类所有的疾病,预防、治疗还差得很远。

 

另一方面,整个现代医学有点忘记了医学的最根本是人,我们开始把人当作机器,当作局部,忘了人是会思想的,什么东西都看片子,看化验,所以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开始远离人文,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

 

中国人应该有这个志气,得天独厚的是我们有中医这个宝库,尽管它很不完善,需要有现代科学不断使它更好的发展,但是就现代医学方面,我们跟现代西方国家有什么差别呢?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应用呢?

 

我们中国人应该有志气,把中医和西医里面最优秀的成份给它结合起来,创造出真正的现代医学,什么东西都要往前发展,如果不发展,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都是没有出路的,都要往前发展。


樊代明院士:中医比肩现代医学且不可替代


中医不用“挺”,它自己“挺”了几千年,需要我们好好去学。学中医不是否定西医;就像说西医好,一定不要随便说中医不好。对此,我有四句话:

 

◆ 一是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药学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强调和尊重;

 二是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中医药学已发展成唯一可与现代医学(西医药学)比肩的第二大医学体系;

 三是中医药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显示其不可替代性;

 四是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第一句话,屠呦呦研究员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是当今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中医药学价值的认可,这种认可程度前所未有!

 

第二句话。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医学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唯有中医药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体系,历经风雨不倒,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做出巨大贡献。即使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中医药依然以其显著疗效和独特魅力,在越来越多国家掀起了经久不息的“中医热”。

 

甚至在有的领域,中医药学远远走在了现代医学的前面。比如,对于顽固性腹泻,西医一直没有什么有效手段,直到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用肠菌移植治疗法,才明显提升了疗效。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医学典籍如《肘后方》《黄帝内经》,甚至更早时期,即有记载“口服胎粪”等类似疗法。

 

再如,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力中午12点最强,夜里12点最弱。我年轻时当住院医生值夜班时就发现,半夜去世的病人最多。这不就是国际上已经认可的我们中医的“子午流注”么?



再看第三句话,临床中这方面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西医急腹症手术能解决急症救人性命,但术后肠胀气有时很难解决,严重影响手术效果。针灸就能搞定!当年尼克松访华,有一位美国记者来华打前站,不巧突发阑尾炎,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手术本身很成功,但术后肠胀气解决不了,后来是针灸给解决的。这位记者回国后写了篇报道反响很大,直接推动了针灸进入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

 

第四句话,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现代医学发展之路有些走偏了,离“科学”越来越近,离“病人”越来越远;医学研究越来越纠结于微观,离整体越来越远。现代医学需要向中医药学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在此基础上,两者整合可以形成一个从整体出发、重点关注“人”的、真正有效保证人类健康的新的医学体系。

 

我们西医不能也不应该看不起中医!至于有些既不太懂科学、又不太懂医学的议论,不要太在意。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我看还要以实践说话、疗效说话!


钟南山院士:中医药可贵之处在于治未病


中医药最可贵之处是“治未病”,调节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最突出的是注重整体的理念,广东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是我的老朋友,他100岁了,每天还在打八段锦。中医保健是很可取的。

 

不过中医保健要多做临床观察举个例子,不少人喜欢广东新会的陈皮茶,认为喝这种茶有助于将吸入体内的灰霾排出,它是否真的有用?我们最近在做动物实验,观察它们服食前后气道反应和分泌物的情况,从而进行对比。这样的临床观察既有趣,也能促进药物研发。

 

现在越来越多的西医开始临床使用中医药,相信这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西医要好。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慢性阻塞性疾病,如气道阻塞、哮喘病,一个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对慢性气道阻塞,有不少传统的很好的中药,即使到现在,许多西药提取基本上来自两个中药,其中一个是麻黄,另外一个是曼陀罗,也叫洋金花,目前已发展出很多化合药物。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中药单方也好,复方也好,像板蓝根、连花清瘟胶囊,作用不是单纯的抗病毒。中药可以预防病毒进入体内,进入细胞内,如果病毒进入细胞内,中药可以预防它繁殖。中药跟西药的抗病毒概念不一样,中药还有一个全身性调节作用,这是中药的特色和长处。现在有比较多的西医相信中药,因为中医药研究在方法、技术和思维上,更多地采用了现代科研方法。

 

社会上常有所谓的灵丹妙药,打着中医药的幌子,骗了不少人,对中医药声誉是严重损害。同时,也要看到中医药研究在一些方面仍缺少现代科研方法支持。


汤钊猷院士:西医临床40年,一直同步用中医


中医学从大量实践出发,不断修正,经历了千百年考验,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和深刻启示。作为一名西医,我在40多年的临床诊疗生涯中,一直在使用中医并不断总结着应用中的得失,如使用攻补兼施的“消积软坚方”和六味地黄丸补法等。

 

中医西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可以互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在治癌方面,中医有不少思路已经被西医所证实,比如“清热解毒”,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癌症与炎症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已证明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有助治癌。



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可能建立 “中国特色的医学”。过去我出国,还有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说说,如果没有这些,在国际会议上我们就没有多少话语权了。我们说的搞医学规范,这规范是谁定的?都是外国人。有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加进去?基本没有。但是我们中国的东西,比如说中医,它是不符合西方“规范”的,但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对治疗癌症确实是有效的。

 

要想提高,就得出奇招。我觉得,这就是用辩证的眼光来看规范。规范只是相对一个时期内有用的,而变化、发展才是绝对的。毛泽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新医学派”,我觉得这是我国医学发展值得长远思考的问题和方向。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