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没事就按一按这些养生穴,养胃、补肾还护心脏……

长命百岁,是对老人的一种美好祝愿。那么,如何养生?如何预防身体疾病?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


这些穴位对心脏好


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按摩下面穴位对疾病控制有帮助。


高血压:百会与太冲穴


穴位选择: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处,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穴。



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即是太冲穴。


按摩方法:力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和(或)发热为准。每穴每次按揉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可以按摩穴位辅助治疗,但千万不要擅自停药。此外,在情绪激动或者身体不适、漏服降压药等情况下,一些患者血压会突然升高,常伴随头晕、头胀痛,有的可能还会出现恶心、胸闷等症状。


这时不论是高血压病人还是家属都会比较紧张,反复地量血压,殊不知,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血压居高不下或越量越高。一般建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测量血压是正确的。


如果血压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大可不必紧张,尽量放松,在床上静卧休息,按摩上述穴位,多数情况血压会逐渐降下来。


如果血压超160/100毫米汞柱,建议口服降压药,然后静卧休息并进行穴位按摩。



如果血压超过180/100毫米汞柱,出现恶心呕吐或胸痛、喘憋等症状时,应马上就医。


心绞痛:内关、神门、檀中穴


心绞痛患者在大量体力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穴位按摩能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


穴位选择: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寻找这个穴位时,我们先用力攥紧左拳,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上凸起的两根筋相交叉点就是内关穴。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按摩方法:将拇指或食指指峰(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肤)放于穴位上,先揉后按,以向下按压为主,左右交替进行。


力度由轻至重,以使其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效应为度。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穴按摩2~3分钟。


该方法适合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或心绞痛发作时进行。但是,如果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程度重,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建议立即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若胸痛持续不缓解,应马上就医。


心律失常:神门、郄门、内关穴


穴位选择:


郄门穴,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致相当于腕横纹和肘横纹中点,两条肌腱中间,神门、内关穴位置如前所述。

    

按摩方法:将拇指或食指指峰(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肤)放于穴位上,先揉后按,以向下按压为主,左右交替进行。


力度由轻至重,以使其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效应为度。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穴按摩2~3分钟。郄门穴位置较深,按压时力度要稍重,按压的时间可以延长至每次5分钟。


还需要提醒的是,心律失常分很多种类型,有些患者伴有较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或患有甲状腺疾病,还有些心律失常会危及生命,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等,这时需就医。


养生常按这十个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


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


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


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


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


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


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


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


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


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身体6个救命穴


气喘揉膻中


如果感觉胸闷、憋气,最容易产生反应的叫膻中穴。膻中属于任脉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如果有上述症状,膻中穴的痛感会非常强。此时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后能够产生疼痛感,疼痛的刺激再加上穴位行气的作用,可以达到宽胸理气的效果,缓解胸闷、哮喘等症状。


经常与膻中穴一起搭配按摩的是内关穴,内关穴属于心包经,心包经能够宽胸、理气、强心,和膻中穴搭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关穴位于前臂,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仰掌取穴。也可以用来缓解中暑、晕车船。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痛经按十七椎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在中医临床中,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能对痛经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月经周期较准时的女性,可以事先“防患于未然”。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位置。


在经前一周左右时间,按摩“三阴交”,对缓解痛经有很好疗效。如果月经已至,则可在经期按摩“十七椎”穴。


“十七椎”在《千金翼方》中被称为“背部奇穴”,位于腰部的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寻找此穴时,可以用手压一压,如果有明显的痛感,就是找对了位置。 操作时,用拇指指关节加点力度,按揉该穴3~5分钟,感觉有轻微的痛感为度,不能只按,一定还要揉,才能让血脉畅通,疼痛才能缓解。


高血压按摩桥弓穴


高血压患者,有时候因为生气或者其他情绪不稳,血压会突然升高。这时候,穴位按摩能起到快速缓解作用。


这个穴叫桥弓穴,位于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推拿这个穴位,能够使人的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具体做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自上而下地推按位于耳后到锁骨上窝处成一条线的桥弓穴(当头侧转时,从耳后到锁骨头有一条肌肉突出在颈侧,整条肌肉即是),一定要从上往下推,适当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桥弓穴时只能一侧一侧地进行,切不可两侧伴随推拿,因为双侧推拿会影响头部供血,刺激过强,容易导致头晕甚至昏厥。


头痛按天柱和太阳穴


头痛有很多种原因,如果是神经性的偏头疼,按揉天柱穴和太阳穴能有所缓解。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重要穴道之一,位于第一颈椎棘突下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寻找方法: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也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颈部僵硬按肩井


现在有一种比较多发的头痛,叫颈性头痛,是由颈椎问题引起的,因为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痛。


这种头痛可以按揉肩井穴缓解。位置在颈部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与肩头连线的正中。按摩时,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转动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觉到“舒服的微痛”为最佳。如果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机,休息时间温暖肩部,效果会更好。


振奋情绪按足三里


情绪方面的问题,穴位按摩也能适当缓解,比如紧张不安,可以按揉劳宫穴。劳宫穴是调节自律神经的穴位,刺激这个穴位会缓解紧张。


位置:当你握拳的时候,中指和无名指与手掌接触点的中间就是劳宫穴。


再比如情绪低落,可以按按足三里。足三里是恢复胃动力、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万能穴位。


位置:膝盖下有一小块突起的骨头,骨头下三个手指的地方有个骨头和肌肉形成的凹陷,就是足三里了。用左右手拇指一起按压效果会更好。


按摩三个穴位补肾气


对于老年人来说,肾脏随年龄增长呈现衰老、肾气亏虚。中医上,按摩三大穴位可补益肾气,固精护肾。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


关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按摩时,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脾胃不好的人记住这个穴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所谓合穴是指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对于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尤其是胃经气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按摩、刺激足三里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经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调整气血、阴阳,从而实现调脾胃、抗衰老、防病于未然的目的。


三眼穴在我们双手的无名指上,只有准确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取穴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无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节上纵向画三条四等分手指的竖线,然后再横向画两条三等分这节手指的横线,这样就形成了六个交点。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点处。


以同样方法找到右手的三眼穴。可用圆钝的器物尖端点按穴位,同时结合自己的呼吸频率有节奏地按压,效果更好。


针对老年人阳气渐衰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经常按摩三眼穴有助于缓解症状。按摩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要找准穴位,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另一只手上的三眼穴,每只手10分钟,交替进行。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按摩。


腰痛按它们


腰痛穴


腰痛穴是一个经外奇穴,在手背指,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个穴位。只要用拇指和食指同时点揉5到10分钟,腰痛即可缓解。


侠溪穴


侠溪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穴位,我们用拇指和食指点揉10分钟即可,急性腰痛的症状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穴虽然可以缓解急性腰痛症状,但是症状缓解以后,还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来源:人民网健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底部请随手点赞呦↓↓↓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