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中国医师节’来领之际,我们这些‘特殊人群’有幸借你们这个平台来夸一夸我们遇到的好医院、好医生——杭州市中医院乳腺外科的全体医生们。我们曾经是一群身患乳腺癌的病人,那时的我们得知自己得病时而且得的是这样的病时,悲观、绝望可想而知,是他们精湛的医术和耐心地开导,让我们安然度过了手术、化疗、放疗及之后的内分泌治疗和中药调理,现在的我们健康、幸福、快乐,对生活充满阳光。”
.......
这是一封来自乳腺癌病友俱乐部的感谢信,感谢杭州市中医院乳腺外科徐海滨主任及其团队,71岁的朱大姐、66岁的张大姐是这封感谢信的共同撰写人,她们分别于2012年1月、2012年8月接受乳腺切除手术,并在康复后加入“春妍俱乐部”志愿者。为了这封感谢信,她们足足熬了两个晚上。全文近3000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人感受到她们质朴的感激之情。
“那段时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和很多人一样,刚确诊的时候我都快崩溃了,因为在那以前就生孩子住过院,更别说手术了,医院都很少来。”朱大姐说,“多亏了徐主任和他带领的团队,他们真的是不厌其烦,还总是面带微笑。我做完手术的时候还是冬天,天气蛮冷的,晚上护士来查房候,一边帮我塞棉被,一边轻声地和我说‘晚上冷,帮你把被子整整好。’当时,听了心理真的是暖,感觉跟自己亲闺女一样”。
腊八节,她们张罗着给医护人员送上暖暖的爱心粥
正是住院期间感受到了温暖,让朱大姐决定加入“春妍俱乐部”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的病友走出阴影。从每周四上午去半天到天天去,朱大姐戏称自己是“少奶奶团团长”(因为她们失去了乳房),市中医院是她的“娘家”,徐主任及其团队是“娘家人”,“我们市中医院”、“我们乳腺外科”也成了她的口头禅。
这些风姿绰约的旗袍姐妹们都是曾经的病友
在患者张大姐的眼中,徐主任人如其名,行事作风给人的感觉犹如清风徐来,清风拂面,温婉之中体现着耐心和细致,始终坚守把生命放在首位。
徐海滨,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年,他说,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已经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只要经过积极治疗都可以长期存活,并且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现在,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已不仅仅停留在让患者活下,而是要让患者有质量、有尊严的活着。
正因如此,徐主任在确保手术成功,保证患者安危的情况下,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并从细节入手,有5个“小发明”让患者倍感温暖——
1.粉色的小碎花病号服。“每次在手术室,看到小碎花病号服,我就知道是我的病人。”徐主任笑着说,同时,为了方便患者打针换药,他们还特地将两只袖子改成纽扣式,这样既方便又有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
2.粉红色的三角巾。患者术后制动用,有助于预防淋巴水肿。乳腺外科副护士长张咏梅现场展示。
3.帽子。四色可选,主要给化疗患者使用,天冷的时候还可以拉下来当围脖。
4.粉色的靠垫。给患者术后在躺或坐床上时放手用,有助于预防淋巴水肿。
5.光盘。里面除了乳腺癌的科普知识,还有市中医院医护人员研发的康复操。
这些看似“份外事”,徐海滨及其团队却常常当成“份内事”来做。“医患关系也是亲人关系,只有把患者当做亲人看待,你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徐主任笑着说。
医生、患者,原本陌生的两个人,因为疾病走到了一起,一颗慈善的心、一双温暖的手、一张灿烂的笑脸,彼此理解、互相温暖,才是战胜疾病的“利剑”。
感谢《都市快报》提供本版内容
记者:葛丹娣 通讯员:徐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