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胡博士说中医|秋至凉未至!没有空调可纳凉的老祖宗原来是通过这些养生方法抗炎热的!


千里清蒸,万里红烧。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夏天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

《甄嬛传》中的纳凉方式


近日,全国气温走高也让票圈众多小伙伴“诗兴大发”,不过,古人们就没有那么幸福了,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雪糕!!!那么,他们是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的?本期的胡说中医我们就来聊聊古人度夏的小秘诀,以及一富含中医养生之道的小技巧。

纳凉篇:古代也有空调房


都说“我们的命是空调给的。”其实古人的命里也不缺“空调房”。关于空调房的最早记载出自《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在窖里日日歌舞升平,一点也不比我们现在差。

到了汉代,空调房就更加极尽奢华了。“清凉殿”竟然还能结霜,据《汉书》记载,清凉殿“清室则中夏含霜”。

清凉殿又称“延清室”,除了必不可少的皇家特供冰块,还有一套高贵「冷」艳的降温设备。古籍《三辅黄图》“清凉殿”载:“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

不过这些都是皇族贵胄、有钱人家才能享受的待遇,那么平民百姓又是怎么消暑的?这个时候,扇子和玉枕就十分重要了。

 

“竹夫人”


另外,“竹夫人”也是一件纳凉好物,其一般为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在陆游的《初夏幽居》中就提到:“虚堂一幅接篱巾,竹树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饮食篇:消暑吃冰也吃汤面


说起夏日最佳消暑食物,除了沁人心脾的西瓜之外,非冰淇淋和各种冰镇饮料莫属了。说到这里,你可别担心古人没有我们那么幸福,毕竟关于使用冰块这件事,早在周朝就出现了。

《周礼·天官·凌人》中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而这个“凌人”说的就是掌管冰块的官员。有了冰块,自然就有各种冰镇美食。

春秋末期,人们就已经喜欢在宴席上喝冰镇米酒助兴。到了唐代,冰棍也就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冰棍是纯蔗糖水。而宋代肯定是“吃货”们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解暑冷食品:“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沙糖绿豆”、“黄冷团子”、“冰雪凉水荔枝膏”等等,听着就让人口水直流。至于冰淇淋,元代蒙古王公贵族就非常会玩了,他们享用的“奶冰”就是咱们冰淇淋的雏形。

 

会玩的宋朝人


明清以来,伏天里选择中草药消暑是一大特点,在《京都风俗志》中记载,在伏天,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饮水”,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不过,别以为消暑非要吃冰,来碗热汤面也能将暑气逼出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消恶”就是指消暑。“汤饼”是一种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却能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热能。


保鲜篇:古人夏季怎么防腐?


夏季最怕什么?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条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凡蜂蝇虫蚁等,多集食上,食之致瘘。”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也认为:“饮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那么没有冰箱的老祖宗又是如何做好食物的保鲜工作呢?其实主要有三招。

一是从源头做好隔离工作,古代常用干净的纱布或网罩即“巾幕”将食物覆盖或罩起来,以防灰尘或苍蝇落上,弄脏食物。秦汉时期,“巾幕”已成为民间常规的食物保洁手段。

另外,则是将盛装食物的餐具洗净,则是古人对付食物不洁的最普遍手法。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涤杯而食,洗爵而饮,浣而后溃,可以养家老。”清朝美食家袁枚就更讲究了,他提出了“四多”观点:“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在做菜时,“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等都不能落入菜里面,否则菜就不卫生了。

最后,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冰鉴,即我们现在的冰箱。冰鉴,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冰鉴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不仅能保存食物,也是上文我们提到“清凉殿”中制冷的工具。

 

冰鉴


最厉害的要属明清两朝的使用。在功能设计上十分精巧科学。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

介绍了这么多消暑的方法,实际上这只是古人们智慧的“冰山一角”,想要真正地消暑,除了享“空调西瓜”之福,还有富含中医理论的“心静自然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了,“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可见,“心静自然凉”境界不仅能防暑,还可以养生。各位小伙伴快收好了。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