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区县卫计局长访谈录 | 打造社区居家养老“市中模式”——访市中区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立春


在市中区,一个“养老不离社区,保健就在身边”社区老年健康生活氛围正在逐步形成,这便是市中区卫计局着力打造的“医养结合”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正如张立春在采访中所说,在市中区,“医养结合”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改变了以往医就是医、养就是养的传统观念,通过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资源的链接共享,使居家养老增添了医疗和健康保健的新内涵,使社区医疗找到了最需要服务的老年人群体。



到2018年底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目前,市中区户籍总人口60.59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3.5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09%。现有政府办养老机构13家、医养结合机构4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家、农村幸福院13家,达到1215张养老床位的规模,已入住老年人303人。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7所:医院9家,其中民办医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7所;村卫生室103所,诊所、医务室、门诊部等341所,共开放床位208张;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154人。

张立春说,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56号)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市中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到2018年底,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在30%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院、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或者开办护理站、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与当地现有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结合率达到60%以上。

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服务。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更要基本建立符合区情的医养结合体制,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丰富服务内涵 提供全周期公共服务


张立春表示,医养结合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医养保障,市中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的养老机构建立了固定的服务关系,主要是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链接区域内的社工机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方式为老人提供心理调适、情绪支持、危机干预等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 构筑居家养老基础


在市中区,“医养结合”式的社区居家养老分两个大的层面。张立春介绍说,一方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为社区老年人制定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等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把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做到社区、走进家庭。利用原已建立的健康档案资料,进行上门服务,帮助老人做好预防保健干预;实行老人档案电子化管理,社区全科医生根据档案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保健和饮食指导,为老服务员根据老人不同的家庭情况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另一方面依托“321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服务体系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以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开设老年病科,增设老年病区及床位。及时收诊或转诊老年人,为老年人进行诊治、医疗康复、疾病防治创造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姜菲菲


审稿:刘芳


邮箱:jnwjw2016@163.com



济南卫生计生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


来源:健康济南报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