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气血为本。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萬和堂中医院五楼理疗科为您详细讲解: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气虚则人体阳气的温煦及气血推动作用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等。血虚则器官缺乏濡养,可见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以下是气血不足的十大主要表现。
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与肝的气血不足有关。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气血对人体的肌肤有重要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不足则肌肤有失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发黄或没有光泽,甚至长斑。
“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的生长依赖血的滋养,而“血”的上行又赖于“气”的推动,因此气血不足时头发干枯会没有光泽。
肝藏血,可以滋养人体的筋膜,使之活动自如。如果肝的气血不足,则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痉挛。另外,指甲和趾甲也是筋延伸到体表的部分,所以肝的气血不足,还会表现为爪甲脆薄、颜色浅淡、变形脆裂等。
心肝气血不足,则心不能藏神、肝不能藏魂,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或多梦。
女子的月经与气血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气血不足,常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月经停闭。
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若气血不足,不能上充头目,或致肾精亏虚,可见头晕耳鸣。
“气”为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提供动力,气的充足可以使人保持活力;“血”为肌肉筋脉提供营养的物质。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疲倦无力。
武侠小说里多有练武者打通任督二脉练就神功的描写,实际上这是艺术夸张了。督脉循行于背部,中医有背为阳、腹为阴的说法,因此督脉可调节阳经气血,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至尾骶部的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liáo)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上有几个最为关键的要穴,平时多加按摩,有益整条经脉的养护,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
命门:补肾壮阳。命门与肚脐的位置为前后对应,平脐绕身一周划一环线,腰后正中点就是该穴。平时用按摩锤或手握空拳轻轻叩击命门穴,可起到壮阳补肾的效果。每天叩击15分钟,以穴位处有温热胀感为佳,能够防治腰腿酸沉无力、周身疲惫、下肢浮肿、小便频繁、白带清稀、头晕或耳鸣等病症。
至阳:治胸背痛。该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即坐位,两手自然下垂,两肩胛冈下角水平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处。按照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至阳穴的穴性与夏至意蕴相同,因此,冬病夏治三伏贴必选该穴,多用辛温发散的药物贴敷于此。
大椎:治痛绝穴。该穴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即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处下方的凹陷。大椎穴是传统养生的首选要穴之一,又是治疗诸痛之绝穴。针刺或在大椎穴拔罐,能提高人体正气,振奋一身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上,三伏贴、冬病夏治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痛等慢性疾病,以及治疗阳盛阳亢引起的失眠,都离不开大椎穴。
百会:通全身,治百病。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前后仔细寻摸,凹陷处即为该穴。百会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平肝熄风、升阳举陷、宁神定志、调补中气之效。多用来治疗头痛、头晕、中风失语等。
气血不通不舒服?
来萬和堂中医院做个艾灸吧~
详询0435-5199999
萬和堂中医院五楼理疗科
萬和堂中医院五楼理疗科
萬和堂中医院五楼理疗科
萬和堂中医院五楼理疗科
↓↓↓萬和堂各连锁门店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