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心理健康专栏 | 第三期:开学季,如何帮孩子度过 “适应障碍”大关

 9月是开学季,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要离开家离开父母,走进校园,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每年这个时节,我院心理咨询门诊都有不少前来咨询就诊的学生,其中不少是情绪低落,失眠,焦虑,即将远离家乡的大学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遭遇了“适应障碍”。什么是“适应障碍”?怎样来应对这种心理疾病?让我们来听一听心理咨询师崔孝菊的解答。

-----
-----
什么是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典型的生活事件有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有关。

适应障碍会有那些症状呢?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头痛、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等,社会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则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

 以抑郁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和体重减轻,有激越行为。

 以焦虑为主者,则表现为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心慌、呼吸急促,窒息感等。

 以品行障碍为主者,常见于青少年,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性滥交等。

 儿童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退行性行为,以及无故腹部不适等含糊的躯体症状。



怎样面对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病程限定为1至6个月,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障碍能够自行缓解,或者转化为更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因此一定要正确面对适应障碍

1.消除应激源

 一些症状较轻的适应障碍患者在改变环境或消除应激源后,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因此,应尽早可能减少或消除应激源,大学生新生新入学时要多和父母、朋友、老师、同学交流,通过电话、微信、QQ等,把自己的烦恼、困惑和不适表达出来;同时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等。

2.心理治疗

 当应激源消失后,情绪异常仍无明显好转,并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这时则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鼓励患者把他们因为应激源引起的恐惧、焦虑、愤怒、绝望、无助感等用言语表达出来,确定由应激引起的主要功能紊乱是什么,然后找出减少应激的方法或提高患者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的失衡。

3.药物治疗

 对适应障碍的患者,药物治疗不作为首选的方法,主要用于症状严重者或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可根据具体病情或患者的主要症状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有自杀企图或暴力行为的患者,一定要到医院心理科就诊,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供稿:心理咨询室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