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看病之前,老百姓的习惯就是先考虑是该挂个内科号,还是外科号,万一挂的号不对了,往往还得退了号,再重新挂一个。反复跑腿不说,还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心情。现在不同了,我上午来到中心医院,跟导诊台护士一说这几天感觉头晕,护士马上就把我分诊到脑血管病专区。我在这个专区门诊,先找医生看病,接着在对门的房间做检查,出了结果,再走几步回到医生诊室,医生给我把病情说得明明白白。”近日,77岁的济南市民李先生,说起市中心医院的门诊区域变化,满意多多,竖起了大拇指。
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苏国海说,这是该院借鉴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先进服务模式,围绕全市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高标准建设医学科学中心等行动中,充分发挥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让群众看病更方便”为目标,科学调配门诊布局,在省内率先实现按疾病种类设立门诊区域,使就诊患者在“一站式”就诊中获得了更满意更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在市中心医院党委看来,当党建引领和公益责任成为医院的精神坐标,必然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鞭策和激励医院主动为之,进而转换成自己进步成长的动力,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懈奋斗。
在市中心医院门诊三楼东侧,一位刚刚走出诊室的中年男性患者告诉我们:“我右眼上眼皮抬不起来快一个月了,在当地医院做了磁共振,怀疑有个肿瘤,推荐我来济南市中心医院看看。上午我挂了刘主任的号,刘主任看了我的病,直接和隔壁的神经外科专家会诊,两位专家当场就确定了治疗方案。这么短时间就定了方案,真是没想到。”
正在接诊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刘爽,在安排一名患者去走廊对面的检查室做经颅多谱勒检查之后,向我们介绍说:“把相近的疾病种类的医生诊室集中在同一区域的模式,在最大限度方便患者的同时,也方便了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为患者检查的技师之间的交流。这种‘随时会诊’的优势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就诊过程中,体现的特别明显,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方便了患者治疗。”
在门诊一楼急诊内科区域的卒中中心,两名值班医生正在诊断由120送来的一名急症昏迷患者,急诊内科护士长张廷翠说:“设立卒中中心后,患者来到诊室,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医生同时了解病情,第一时间做出诊断,避免了诊疗环节的空档,也杜绝了时间上的浪费,这是我们医院跟当前大多数医院的区别。”
市中心医院门诊二楼西区南侧心肺病诊区的5个临床学科专家诊室,与门诊一楼急诊内科区域的胸痛中心诊室,共同承担了济南市胸痛中心的院内诊断任务。
8月9日凌晨1点半,济南市东郊一名29岁男青年突发剧烈胸痛,在被120紧急送往医院的途中,120救护人员就把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上传到“济南市胸痛中心微信群”。第一时间被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张锋泉看到,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并提前通知心内科、CT室、手术室等专业人员,开始进行各项准备。患者被送进医院后,张锋泉团队迅速制定手术方案,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济南市120一名医生感叹说:“如果没有医院内部的这种大协作模式,即便120能够在第一时间把主动脉夹层患者送到医院,在常规的‘先内科接诊、检查、化验,再请外科会诊、研究手术方案’的诊疗流程中,患者病情危重,未必能撑到手术的机会。”
目前,以济南市中心医院为主体的济南市胸痛中心,其紧急救治能力已经在省城方圆150公里以内实现了无缝链接。
“大夫,CT室在哪儿?”“大夫,抽血化验在哪儿?”“大夫,去手术室门口等产妇剖腹产,往哪儿走?”
在任何一家医院的导诊台,工作人员每天面临最多的就是类似的询问。如今,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分诊台,无论患者询问去哪一个科室、哪一幢楼,分诊人员只需告诉患者:“按地面标识线走!”
今年上半年,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行动,在优化门诊布局的同时,细化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处标识,创新性地在医院内部各诊疗区域设置了地面标识线,患者只要低头看看脚下的标线,就能够顺利地找到将要前往的去处。
急诊科护士曲文全说:“如果没有地面上的这些标识线,假如有患者要问去B超室怎么走?我们的分诊人员要告诉患者,直走十五米左转,然后右转直行,从产科门诊前出门再往前走……患者听不明白,分诊人员也累,如果找不到地方,患者还不满意。设置了地面标识线以后,来分诊台问路的患者少了,偶尔有患者来问路,只需要说一句,按地面标识线走,后面的几十句都省下了,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赵梅 关天星)
“党旗高扬 卫计人在行动”好新闻竞赛持续征稿
投稿邮箱:jnwjw2016@163.com
投稿请注明“党旗高扬 卫计人在行动”投稿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姜菲菲
审稿:刘芳
邮箱:jnwjw2016@163.com
济南卫生计生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
来源: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