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视界|为什么欧洲人和日本人也在为失业焦虑?

2018已过去四分之三,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第十个年头,全球经济基本从创伤中恢复。随之改善的,还有曾让人感到绝望的失业率2017年,全球失业率降至5.6%,略低于危机前水平。中国近几年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4%-5%左右,但每次数据公布都会引起很大争议。确实,近年来,每年近千万的失业人口(包括“毕业即失业”的应届大学生),已然成为国民心上的一道疤。但这道疤并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无论是在尽力避免负增长的发达国家还是在闷头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就业问题永远是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揭一下几个国外地区的“就业伤疤”。


欧洲:懒人反比勤人富


近几年,欧洲经济疲软,失业率也一直高居不下。


过去8年间,欧盟国家失业率都有所上升,多集中在5%-10%区间内。其中情况最严重的当属西班牙和希腊,甚至超过15%


西班牙和希腊高高在上


那么欧洲总体失业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欧洲失业补贴率较高,导致失业人群缺乏足够动力去找工作。据欧洲统计局网站,欧盟国家失业人群每年可获得高达9000欧的失业补贴,足以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出现了失业补贴高于薪资的情况,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转。


失业也不慌嘛


而且在一些国家,补贴政策有效期很长。西班牙最多可领取24个月的补贴金,而丹麦的补贴期限更是长达四年,且金额并不递减。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就属于低福利社会,失业补贴只会维持半年。


其实给难民的福利也不差


欧盟国家之所以提供高额失业补贴,除帮助失业人群维持生活,亦是为了减少收入差距,减轻收入不平等。但福利政策的丰厚一定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既然找工作也不会比领取救济更富裕,那么他们就宁愿选择失业领补贴。


但失业率高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原因。


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常常并肩而行,相爱相杀。经济增长滞缓可以说是欧盟失业问题的罪魁祸首。


虽然有时也在上涨但是增速很慢


过去的20年,几乎所有工业大国都经历了失业率的增长。尤其对于七国集团(G7)来说,糟糕的就业状况已经持续了很久。


这一情况是由一系列不良的外部条件造成的: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逼迫各国政府采取紧缩财政的措施,投资变得困难,投资回报率也相当堪忧,为大规模失业留下了第一个伏笔。


即使危机过去,与美日相比,西欧国家经济增长较缓。由于缺乏对高新技术研究投入,欧盟经济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再经历了后来的伊拉克战争、几轮流行性疾病、反恐战争等,让尚未真正完成一体化的欧洲国家举步维艰。


难民问题也让欧洲头疼


十年前那场金融灾难又拖慢了欧洲前进的脚步,还使一众南欧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失业率早就已经不是要优先考虑的目标了。除了经济火车头德国将失业率始终控制在8%以下外,其他欧洲国家的就业情况都不容乐观。


印度:底层大军没工作


与陷入老龄化且经济增长乏力的欧洲国家相比,印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对比。印度青年在劳动力中占比超过一半,已然掌握了经济腾飞的先机,作为世界新兴市场的背景也让这个国家的内部市场不容小觑。但就业问题若不解决,印度这个养着全球1/6人口的国家就会从尽享“人口红利”变成背上人口负担。


现任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曾许诺:执政党将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但现在印度就业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莫迪政府上台之前的2013-2014财政年度,印度的失业率是4.9%,而在上台之后的2015-2016年失业率达到5%


我们也要改革促发展


如今,2600万印度人没有正式工作,规模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但同时,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又相当不错,自2014年和中国交错以后,一直维持在7%以上的高增长,力压中国一头


等着活计来干


高增长下却没有实现高就业,主要原因是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发展高端服务业来实现的,附加值极高,却不需要太多工作人员。能够制造大量工作岗位的中低端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17%,而且随时面临产业转移和被国家淘汰的危险。


也就是说,当印度经济高速增长时,带来的就业岗位数量仍然有限;但经济稍微下滑时,却会有大批人口陷入失业。


不过印度也在改变这一状况

通过各种在政策武器

让尽量多的企业直接在印度设厂招工


但莫迪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个现实,上台后反而一直在鼓励初创企业。政府对非正式部门投入了大量贷款和政策扶持,使超过80%的劳动力都挤在非正式部门。但真正拥有巨大就业增长潜力的是公共部门,但印度公共部门目前仅仅容纳了不到10%的劳动力。事实上,初创企业死亡率极高,而且往往不会是重资本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本无法提供稳定的高就业率。


印度青年在参加创业培训


结果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印度政府推出的“创业公司行动计划”,意欲通过扶植初创企业,在2020年以前新增180万个工作岗位。但据统计,现在经政府批准的5300个初创公司只创造了40000个岗位,预期目标根本无法达成。


最后,即使科技型初创企业蓬勃发展,也怕是只会更加恶化印度的高失业率问题。


虽然能创造巨大的财富

但与不成比例的失业和农村人口并存

不太可能导向共同富裕


科技的不断发展意味着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的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但印度大量的失业人口来自农村,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和中国闯荡城市的农民工一样,出路是低端服务业,而非高附加值服务业。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械化、AI的广泛应用等,又在低端产业中逐渐剥夺本来依靠人力的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机械会逐渐取代中低端的加工业嘛?

  

日本:老人更应当自强


控制住失业率的典型可能很多人都想象不到,那就是日本


2017年的日本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相比2010年,经济总量降幅高达14.53%。但令人称奇的是,日本的失业率并不高,在2018年5月甚至达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2.2%。日本的工作求职人数比率(job-to-applicant ration)是1.6,即每100位求职者面临着160个空缺岗位,几乎不担心失业问题。


日本失业率预测值和公布值都很低


为什么日本的失业率这么低?一个原因是日本的终身雇佣制(虽然正在瓦解)。在终身雇佣制下,正式全职工人(多是男性)几乎不会体会到失业的滋味。就算在经济困难时期,公司也会尽量避免裁员。在1974-75年的经济衰退期和1980年的增长停滞期,数十万的冗余工人仍旧领着薪水,享受着政府的各种补贴,只不过大多被转移到了公司的不同部门。


第二个原因是产业构成。日本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和家庭经营比重较大,只要社区仍在运转,这些提供内部服务的工作人员就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经济景气与否的影响。


日本的家庭餐厅


另外,尽管日本的经济增长迟缓,其经济依然颇具竞争力。近年来,日本很多昔日巨头不断衰微,但最终往往有人来买单,比如富士康收购夏普,美的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等。这些耄耋之年的企业之所以还有人要,原因就在于它们仍然具有品牌价值,持有大量珍贵的专利,被外界诟病冗员太多、企业办社会的日本大企业,还有一口老本可以吃。


但是在失业率低这个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日本就业市场并非没有问题。安倍经济学推出以来,对经济的提振作用着实有限,三个就业问题深深拖累着日本经济。


一是兼职员工数量实在太多。据日本总务省数据,日本企业非正式员工数量为2007万人,占总员工数量比例高达37.64%。在增加企业用工灵活性的同时,这也会造成一系列问题。《金融时报》曾报道,一在咖啡店兼职的学生在连续十一天高强度工作后精神失常。还有案例显示,日本许多便利店通过规定营业指标,迫使兼职员工长期加班,激起员工逆反情绪。


兼职也是双刃剑


依照安倍经济学理论,企业在获利时理应给员工加薪,同时雇佣更多员工以扩大企业规模,进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由于雇佣正式员工需要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为了规避这一笔成本,日本企业倾向于使用大量临时工填充岗位


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个问题:企业打死不给员工加薪。“工资上涨”是安倍经济学成功的重点,只有收入多了或是工资上涨预期增加了,消费意愿才能提升,才能带动内需促进发展。然而日本劳工的薪资总是上不去。


总体来看日本企业不是没钱给员工涨工资。日本企业当下的利润率在14%左右,为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日企员工众多,工会应当掌握加薪主动权。但事与愿违的是,创造较多就业机会的往往是中小企业,他们规模小、工资低、生产效率低下,和能够依靠品牌效应继续维持高生产率的大企业不可同日而语,它们是没有钱给员工涨工资的


压力还很大


这一点,和印度的情况刚好相反。


第三个问题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企业面临巨大用工缺口,不得不将高龄人群视为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日本65岁以上的高龄者中,有10%以上仍在工作。尤其是年轻人人口净流出明显的边远地区,如北海道、南九州等地,从机场员工到拉面师傅,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上了年纪的工人正埋头修补衣物


善于给自己加油鼓劲的日本人,甚至把老而打工变成了一种美德,在全社会宣传。长此以往,日本的劳工稳定性将大大下降,员工创造的附加值也会变低,虽然这也是老龄化环境下的最好选择,但也是政府不能承受之重了。



某些问题产生的形式或许千差万别,但不变的是问题总是会在那里。就业问题永远不会消失,但如果解决得好,国、民、经济,皆大欢喜。


以上三个地区的失业就业问题,希望能给中国的未来做一个借鉴。


延读

深思|“你真棒”,是给中国孩子的毒药



我知道,有的读者一看到标题,可能就会想:


“还谈什么你真棒?从小到大爸妈只会批评我、责骂我、苛求我!”


的确,我们在过去的推文中谈到原生家庭教育的时候,不止一次反对过这种对孩子无端的指责和苛求,因为那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但今天我们要看的是另一个影响同样恶劣、却总被不少家长反误以为成长良药的极端 —— 一味的赞美。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 “你真棒”,不仅不会促成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成为毒药样夸赞孩子才算恰当?


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3-5 分钟时间。读完,找到答案。

—— 严选菌



 01 


在新加坡从事幼教工作的琳达回国度假,跟我探讨育儿问题。


我发现中国父母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喜欢吹捧孩子。


前天我去商场,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己吃了一小碗饭,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简直像看到地球之光一样,围着说‘你真棒’。


这么大的孩子自己吃饭,难道不是他的本分?


这个问题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当然,我特别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


作为在打击、贬低教育环境里成长的一代,我们太明白肯定教育的重要,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不要受跟我们一样的苦。


但正如琳达所说:“随随便便赞美一个孩子,并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


相反,这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敏感、脆弱、自恋,只能听好话,不能接受批评。



 02 


一个家长跟我抱怨她女儿。


女儿从小在赞美教育中成长,不仅在家人人夸,幼儿园还有专门的活动,让小朋友互相点赞。


哪个孩子上课回答问题,或者帮老师做值日,其他小朋友一起鼓掌,说 “嘿嘿你真棒”。


她慢慢发现不对劲,孩子做任何事情似乎都是为了得到赞美。


读小学以后,情况变得更糟,因为不能经常听到 “你真棒”,她变得不喜欢老师,有极强的挫败感和逆反心理。


这个孩子的问题,几乎是信奉 “表扬出贵子” 家庭或早或晚都会遇到的问题。


  • 首先,过于泛滥的表扬,让孩子失去规则意识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容易因为获得赞美太容易,而丧失进步的动力。


如果把孩子比作海豚,海豚游泳,不会获得奖励,它顶球、套圈,才有小鱼干;


但我们太多父母,过于随意敷衍地献出了自己的赞美,让小海豚们觉得只要会游泳,就是世上最厉害的小孩。学习顶球和套圈?没有更多赞美,就懒得学了。


  • 其次,过于草率的表扬,让父母与孩子都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我见过一边刷手机,一边对孩子说你真棒的家长。


    我忍不住问他,你觉得孩子棒在哪里,他抬头茫然地看了我一眼,说他自己看书,没来烦我,就很棒啊。


    而他的孩子,正在书店的童书角一页页撕书,玩得兴起,没空去烦爸爸。


    • 第三,没有区别和分析的赞美,容易造成孩子的讨好型人格


    如果赞美是一种教育,它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内观,拥有挑战未来的巨大能量和优良品格;


    而那些随随便便,无时无刻不在赞美孩子的家长,只是为了暂时安抚孩子,让他们安静、听话、懂事。


    孩子人小鬼大,很快就明白了做什么、怎样做,会让爸爸妈妈高兴。


    为了收获更多的赞美,他们可能失去对自身喜好的判断,变成心机小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03 


    赞美教育的盛行,是速食化在教育上的折射。每个父母都希望一天说 100 个你真棒,就能收获一个完美自信娃。


    告诉你们,这!不!可!能!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Angela Duckworth,在对数千个样本分析后得出结论:


    决定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很高的 IQ,而是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是抗压和抗挫折能力。


    父母的随口表扬,让孩子失去的正是“坚韧(grit)”这种最宝贵的品格。


      往往,喜欢随口表扬孩子的,跟喜欢随口打击孩子的是同一类父母。


      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不动脑筋、简单粗暴、懒得观察,无力与孩子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


      我们小区有个妈妈,孩子小时候跳得高一点,她说你好棒;


      跑得快一点,她说你真聪明。


      等孩子上了小学,经常看到她在路上骂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


      过于随便的赞美,有时候是一种洗脑,让父母慢慢相信了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一旦孩子力所不及,父母先被挫败感打倒了。


      父母都不能正确理解人生的困难,怎么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



       04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不是做得好的时候被赞美,而是做得不好的时候被鼓励。


      一个读者以前一直觉得父亲特别严肃。


      小升初,她读了本市最好的学校,第一学期考了全班倒数第五名,对于她这种 “别人家的孩子”,简直是世界末日。


      父亲却笑着对她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下次考倒数第 10,我给你个惊喜。”


      期末考试,她已经到了全班中等。初二的时候,她重新回到了前十名。



      她现在在英国读书,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想起父亲当年的淡定与幽默。


      她说:“再动听的赞美,都比不上天塌了的时候,家长的淡定从容。”


      父亲让她明白:人生是长跑,不必只争朝夕,战胜困难的过程,比名次和荣誉重要。


       05 


      正向的肯定,从来不是简单的 “你真棒”,而是考验父母细心、耐心和智慧的大工程。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1.

      说 “你真棒”,不如告诉孩子,这次好在哪里。好好吃饭,认真写作业,按时睡觉,收拾自己的房间,都是孩子的份内事。


      值得夸奖的不是他做了,而是他为这件事付出的努力,是他战胜自己的过程。


      2.

      当孩子克服困难完成一件事,除了说你真棒,请多问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


      让孩子进行自我分析,明白自己是如何进步的,下一次,遇到困难,他就不会随便放弃,这一点,对于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非常重要。


      3.

      孩子成功的时候,给他拥抱,失败的时候,给他肯定。


      失败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哭泣,而是爬起来,从另一条路通往成功。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能否跨越失败,把人生变成长跑。


      随口的赞美,是孩成长的毒药,甜而无用。


      为人父母,要用心感受孩子成长路上的困境与挣扎,不是你好的时候,我肯定你表扬你,而是无论你怎么样,我都接纳你帮助你。这,才是最好的赞美。


      来源 | 我是艾小羊 ID:qingchangaixiaoyang

      版权声明:“CFDA制药人社区”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669808666,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669808666。) 

      精品养生公众号推荐

      不可抗因素(比如转载无法核实真伪的文章等),公众号可能会被封号,

      请扫描加CFDA大健康社区备用公众号

      以便欣赏更好精品文章,谢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