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指隆起于胃粘膜上皮,并向胃腔突出的息肉状病变,尚无特定的临床表现,主要靠胃镜检查发现,发病部位以胃底、胃体、胃窦多见,根据病理形态将胃息肉可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前三种属于非肿瘤性息肉,癌变率比较低,腺瘤性息肉属于肿瘤性息肉,癌变率比较高,一旦发现应立即切除并定期复查。临床上以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多见。
肠息肉是指所有生长在结肠与直肠粘膜表明并向肠腔内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狭义的是指来源于粘膜上皮的良性局限性隆起。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平常可无明显临床特征,只有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又称为腺瘤,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属于癌前病变。
消化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扁平粘膜病变呈腺瘤性改变或非典型增生等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如不及时治疗,会逐渐生长,可能发生癌变、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可通过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或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氩离子凝固术(APC)、高频电凝电切等内镜下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者胡某某,女性,77岁,因“解稀便半月”入院。入院后行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可见一约1.0*0.7cm大小亚蒂息肉,表面稍充血,诊断直肠息肉,病理结果:腺瘤样息肉。予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签署知情同意书,于2018年9月27日在内镜室行肠镜下息肉EMR切除术,术程顺利,创面予钛夹固定,术后禁食24小时-48小时,流质3-5天,半流质1周。半年后复查结肠镜。
息肉治疗前
基底部予1:20000的肾上腺素及美兰充分抬举
圈套器切
术后创面予钛夹固定,防止出血
上述内镜下治疗开展,可及时解除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风险,免除常规性手术痛苦,减少住院日和经济负担。特别是barrett食管、消化道内大息肉,有癌变的风险,而内镜下治疗开展能及时阻止癌变的发生。以此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身体健康目的。如您有消化道不适症状,可来我院消化科排查,有需要镜下治疗可及时给予最佳治疗。愿您身体永远健康!
咨询地点:民族中医院华佗楼6楼内二科(呼吸与消化内科)、11楼内镜
中心
健康热线:0744-6246378 (内二科)
0744-6246525(内镜中心)
素材:夏 云
微编:梅 勇
审核:彭贤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