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怎样煎中药最有效?中药房教您如何正确煎中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中药汤剂是指中药饮片加水期煮提取有效成分的液体药剂, 是中医最常用的一种剂型。中药汤剂具有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配伍等特点,能全面、 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

 

《本草纲目》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正确的煎煮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如中药汤剂煎法不当、服法不科学将直接影响疗效,为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正确掌握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煎煮前,请再次核对处方上的姓名、门诊号及贴数,确认无误后,打开药包,査看有无需要特殊处理的中药饮片,应另行按中药特殊煎法处理或按医嘱操作,中药汤剂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清洗

中药前煮前一般不需要清洗, 中草药一般进行了加工炮制,尤其经过蜜、盐、酒、醋、胆汁、生姜汁等加辅料炮制,忌水洗,否则会降低药效,如无上述蜜、盐、酒、醋等加辅料炮制中药,觉得中草药有泥沙,可在浸泡前快速过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落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疗效。

器具

首选陶瓷或砂锅,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等优点;次选不锈钢锅和搪瓷锅;忌用铜、铝、铁、锡等器具,如铁锅煎药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 

浸泡

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被破坏。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切勿用沸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蛋白质受热凝固,或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1)含芳香易挥发或易吸水的饮片,宜冷水浸泡;不含挥发性成分或质地坚硬的饮片,宜温水浸泡。

(2)花、草、叶浸泡约30分钟:根基、种子、 矿石及甲壳类药浸泡30-60分钟。

(3)夏天浸泡时间偏短,以防引起酸败;冬天浸泡时间偏长,使水分能充分渗入到药物内部。

用水

(1)煎药用水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一般无异味、洁浄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

(2)加水量以浸没药面2-5厘米为宜,即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二煎用水量可适当少一些。

(3)草花叶类药物因吸水量大浸泡后水位下降或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应当酌量加水。

火候

先武火后文火,药液末沸前用“武火”(大火),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以免药汁溢出或熬干。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煎煮时间

一日一剂,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亦可煎三次。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

第一煎时间:

(1)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

(2)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

(3)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 。

第二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煮时间略缩短。煎药时还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減少,煎药过程中搅拌药料2-3次,搅拌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药料后应当注意清洗。

煎药量


煎药量应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 。

(1)儿童每剂煎至100~300毫升,按一剂煎两次,即每次煎药量约50~150毫升(学龄期儿童约100毫升,婴幼儿约50毫升为宜),如药液太多,可浓缩后再服。

(2)成人每剂煎至400~600毫升,按一剂煎两次,即每次煎药量约200~300毫升。

注意哦!

(1)药料应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水应一次加足,不能中途加水,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焦者后有效成分部会遭到破坏,不可加水再煎,应禁止药用。

(2)煎好的药液最好用纱布趁热过滤,久置锅内含胶体过多的药液会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

(3)中药汤剂可现煎现服,亦可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分次服用,未服完需冰箱冷藏保存。真空包装代煎汤剂,冰箱冷藏保存为佳,如发现产气鼓起即变质,不易服用。

来源:市妇幼保健院(戴培乐)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