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检查手段的普及,CT尤其是脑CT的检查也变的越来越常见,很多人在拿到检查报告后,会被印象中的一个诊断吓到,拿着片子急急忙忙找到神经内科,追问医生,我的报告说我有脑萎缩,这可怎么办呀?那么脑萎缩到底是什么病,脑萎缩需要治疗吗?需要什么样的治疗呢?今天,就这几个问题,来为大家讲讲脑萎缩的“前世今生”。
脑萎缩系多因性的,常见的病因多由遗传、脑外伤、中毒后遗症、脑梗死、脑炎脑膜炎、脑缺血、缺氧、癫痫长期发作、烟酒过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最终导致脑萎缩,但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也就是说,脑萎缩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是血管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内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小动脉硬化造成了脑血管的管腔狭窄,脑循环血流减慢,不能输送足够的氧及营养物质满足脑神经元代谢需要,即发生了脑萎缩。
脑萎缩的早期表现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脑萎缩程度的加深,逐渐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逐渐减退、对时间、地点、定向力的判断下降甚至丧失(如出门后找不到家)思维呈片断性,智力降低、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动作迟缓、对周围事务漠不关心。其中大脑萎缩重点表现为头晕头痛、表情呆滞、记忆力减退、思维散懒、智力障碍、活动减少、寡言少动、对周围事务反应迟钝、失语、失认,幻听、幻视及性格改变。小脑萎缩重点表现为头晕、自主活动缓慢、站立不稳、步幅宽大、步态蹒跚、不能直线行走、语言不利、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球震颤、持物不准、指鼻不能等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
初期的脑萎缩无需特殊治疗,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这样就可以延缓脑萎缩的发生。但若出现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则要到医院就诊,针对患者的病因治疗,找到脑缺血的原因,必要时应用支架植入或者内膜剥脱改善供血,实现最佳预后。
(供稿: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