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回忆录】岁月长河里,我的大学梦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每到高考季,看着学子们意气风发奔上战场,我总是羡慕中夹杂着遗憾,羡慕他们生在好时代,可以心无旁骛追逐大学梦,也遗憾自己,即使多年心心念念,即使努力未曾减少半分,却始终没能获得那张象牙塔的“入场券”……



我生于五十年代初,自开始求学生涯,大学就是我的目标。1965年,我顺利考进县城中学,刚念完初一,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开始了。一会儿停课闹革命,一会儿复课闹革命,读红宝书,摇语录本,就这样初中毕业了。高中不招生,我只得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所幸当时并没有放弃学习,两年后,也就是1970年,我被推荐成为“文革”期间第一届高中生。

 

进入高中,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两年的时间里,我一边学习高中课程,一边补习初中知识,恨不能将一秒掰成两瓣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难得的空闲时间,我在心里憧憬描摹着我的大学和未来,第一志愿是报考医学院,成长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第二志愿是报考新闻系或中文系,当一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记者。可惜事与愿违,高考并未恢复,一切的希望化为泡影。

 

大学梦碎的痛苦折磨着我,可想一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肯学苦学,未必不能实现当初的理想。就这样,我踏进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在这片坚硬的绿色的天地,重新开始锻造自己。其间,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生,许多昔日同窗迈进了大学校门,我也曾被推荐去昆明陆军学院学习,却因年龄问题未能成行,一次次地,我与大学擦肩而过。




沮丧吗?气馁吗?有,但这些情绪已不能打败我,我迅速决定自学大学课程。决心易下,困难不少,当头的便是教材问题,数次尝试均不可得,我只得自学其他可以获得的内容。所幸,机会终于来了。80年代初,山西省团省委主办的《山西青年》杂志决定创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刊授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提交相关资料及费用后即可获得学校寄来的学生证和全套教材。同时,学完全部课程且成绩较好者,由学校推荐参加所在省有关大学的毕业考试,合格者能获得国家认可的大学毕业证书。

 

获知这条消息,我兴奋得夜不能寐,第二天就备齐所需资料及费用寄给杂志社,没过多久便收到了学生证和全套中文专业教材。当晚,又是一夜未眠,我的大学梦,我的人生梦,终于又看到了希望!




自得到教材那天起,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每一门课程,每一份作业,无不郑重以对,还是那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课业成绩再次名列前茅。在即将结束全部课程时,国家开始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凭借在刊授大学的扎实学习,一年多的时间我就通过了中文专业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手捧着红彤彤的毕业证书,我恨不能哭一场,我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了。

 

后来,我坚持自学,在工余时间向各种媒体投稿,连续六年被成都军区表彰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多家媒体聘我为特约记者,寄来了记者证。直到那时,我的大学梦才真正地划上了句号。

 

这便是我曲折却坚韧的求学路、圆梦路。如今回想,虽有遗憾,却不能不说圆满,更不能说不自豪。人言道,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理当如此。




留言互动


大学,不只在象牙塔,也在世间各处,只要你不放弃成长与奋斗,任何梦想孕育及绵延的地方,都可称之为“大学”。


来吧,在留言中重温那些挥汗如雨的时光、那些难以忘却的记忆……


往下滑留言




精诚至信 众志兴邦 健康民众 发展民生

作者:仁怀新朝阳医院 李昌福

编辑:刘素娥、贺丹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