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治疗高血压? 如何预防高血压? 10月8日是第21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当日,我市人民医院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高血压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据了解,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已经超过3.3亿,每4到5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总体情况是患病率高,18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为18.8%;知晓率低,为30.2%;治疗率尚可,达到81.8%,但控制率极低,仅为24.4%。今年全国高血压日之前,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发布,新版指南再次强调了血压知晓率对于血压控制、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并针对美国高血压定义的变化强调我国高血压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专家们表示,高血压直接危害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健康,可导致脑出血、心肌梗死、动脉硬化、肾病等多种并发症,积极防治高血压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非常重要。专家们建议健康人群尤其是年轻人要重视体检,养成没病也要测血压的习惯,最好每个家庭都配备电子血压计,每个家庭成员都定期测血压。如果条件不具备,18岁以后至少两年一测,35岁后每年都要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 家庭自测能反映血压真相 测量仪器时间姿势需规范 如何知晓自己的血压?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定期体检,让医生测量血压就够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我市人民医院心脏疾病专家姚朱华表示,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医生测量血压被称为诊室血压,难以全面反映血压的状况。患者到医院要先排队候诊,焦急等待的情绪等可能会影响诊室血压的准确性。也有的患者可能存在“白大衣高血压”,见到大夫一紧张,也血压高。另外,在医院、诊所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所以,进行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非常重要,能更准确、全面反映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也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但精神高度焦虑的人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姚朱华提醒广大市民,家庭测量血压要注意规范性。由被测者自己或家人协助在家中进行血压监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间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内。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每周测量3到4天。测量的正确姿势为坐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度角放在桌子上。上臂捆绑袖带,袖带下缘距离肘线2到3厘米,松紧能插入1到2个手指头。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血压之前,被测者应静坐15分钟,保持心情平和,这样测出来的数值才是最准确的。如果要想测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应当连续3天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 治疗需非药物和药物结合 老年人平稳降压才更安全 如何治疗高血压?该院药学专家史桂玲副主任药师说,治疗高血压要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相结合。而任何治疗方案均应以非药物疗法为基础。非药物疗法包括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通常初次诊断高血压的患者非药物治疗2至3个月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且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就应开始药物治疗。而对有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状态等及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药物治疗。
史桂玲说,高血压药物治疗要遵循“小剂量起始、长效制剂优先、联合用药、个体化”原则。其中,小剂量起始意在平稳降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老年人血压过高可以直接引发脑出血,而急剧下降或过低的血压可引发老年人脑供血不足,导致其摔倒骨折甚至发生脑梗塞。因此老年人降压切不可过急,也无需一味追求120/80mmHg的血压标准。65至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80岁的老年人应降至<150/90 mmHg。”史桂玲说。她同时提醒老年人必须重视清晨血压。一天中,血压并不是恒定的,存在昼夜节律,通常上午6:00—10:00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服用每日1次给药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长效制剂,可以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引发的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 她还强调,很多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血压达标后就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血压达标不仅仅是指诊室血压达标,还需做到平稳达标、长期达标。要求长期随访中大多数时间血压达标。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终生管理血压,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长期或者终身服用降压药。能否停药,一定遵医嘱。食物、保健药品不可替代药品。 年轻人高血压井喷式增长 改变生活方式别讳疾忌医 如何预防高血压?姚朱华说,我国每年新发的高血压病人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中4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正逐年增多,大有井喷式发病趋势。国内最近一次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证实了这样的描述,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至45岁占6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该年龄组中有1/3患者就诊前不知道患有高血压,患者只有48%的人进行过抗高血压治疗,而规律服药率只有26%;治疗控制率仅有38%。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几乎一问三不知,不知道高血压的治疗常识,不知道高血压的最终危害,甚至不知道人体正常血压值,就更谈不上控制血压了。 姚朱华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及年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等。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数目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这些危险因素在年轻人中呈现日益严重的聚集形式。他表示“管住嘴、迈开腿”也适用于年轻人预防高血压,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内容,能极大地降低患高血压的几率,如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水果蔬菜,减少脂肪摄入量,尽量低盐限油,少吃高热、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酗酒和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此外,年轻人也应养成低盐饮食的习惯。严格限盐相当于服用了一种降压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摄入盐4至5克,我国推荐量是6克。另外,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他们担心会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认为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病风险,其远期效果更好。 |
供稿:史桂玲 (药学部)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