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科普】情绪原来也可以致病



正常的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害于人体的健康,然而七情过度却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五脏六腑功能失去平衡,引起阴阳失调,气机紊乱,从而出现各种严重后果。故善养生者,需注意情志调节。



怒伤肝

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当人暴怒时,肝失条达,肝气就会上逆,会感到胁痛、不想吃饭、腹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吐血;也可引起血压升高,出血头晕、昏厥,甚至脑出血等现象。





喜伤心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思伤脾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度思虑,劳神过度,易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





悲伤肺

“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人在强烈悲哀时,可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等呼吸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恐伤肾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恐则气下”,这也是在生活中“吓死人”的缘由。




如何调养情志才更有利于养生?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养性之道……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心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中也有良方:“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是愉快,“淡”是淡泊,一个人保持愉快心情,不过多地追求物欲,心态平和,不被异常的情绪所左右,那他体内的正气、真气,就会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疾病就会少生。



新会中医院微信公众订阅号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