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疾病防控】心脏性猝死并非“猝不及防”?室颤患者应警惕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让不少人惶恐不安,觉得心脏性猝死好像都是“猝不及防”的。事实上,心脏性猝死并非毫无征兆,高危人群甚至可以通过做预防性手术来避免,其他人也可以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防患于未然。那么,造成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呢?

健康时报网介绍,心脏性猝死源于两大心脏问题心室停搏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其中,室颤是最大的“罪魁祸首”,90%的心脏性猝死都归因于它。据《生命时报》介绍,室颤指的是心脏无规律地颤动,丧失了收缩功能,不能有效地进行排血,最终导致大脑及全身缺血、缺氧。

室颤患者要想避免发生心脏性猝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ICD植入二是消融术。浙江在线介绍,ICD即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于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疗装置,需要植入皮下,可每天24小时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相当于患者随身带了一名急救医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患者发生室颤,ICD就会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包括通过释放有效电击的方式。

消融术如何帮助室颤患者避免心脏性猝死呢?据健康时报网报道,利用导管消融术治疗室颤的具体做法就是在导管的引导下,把室颤的引发部位“烧掉”。室颤消融术虽然目前尚在早期发展阶段,但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孕育室颤的“土壤”,帮助患者摆脱猝死阴影。

此外,心脏性猝死也并非无迹可寻。据《生命时报》报道,患者在心脏性猝死发病前往往会出现胸前区疼痛、头晕、极度疲乏、气急、心慌、心跳不规律或胸闷等不适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陆春振)


本文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欣进行科学性把关

文章来源 | 人民网-科普中国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