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保胃健康 | 冬令进补,您这么做才靠谱!

一年四季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古人讲立春的前一天叫“绝冬”,立夏的前一天叫“绝春”,立秋的前一天叫“绝夏”,立冬的前一天叫“绝秋”。“四立”“四绝”之日,正是一年中四季变化的关键交接日,在古代社会中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立冬时节,民间还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民间,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立冬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立冬进补有什么讲究呢?不同体质的人群立冬养生吃什么好呢?


立冬补冬,但不可盲目“进补”,进补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立冬进补有六大禁忌,你知道吗?


   一戒虚虚实实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二戒唯补药而补

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三戒过于滋腻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四戒一味偏补

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


   五戒以贵贱论英雄

对于如何进补,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补药,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


   六戒外感进补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不同体质的人如何进补?


1
气虚体质


是指元气不足,肮脏功能衰弱,抗病力不强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气促,面色萎白,易于感冒,食欲不振,汗多动则更甚,或脱肛、子宫脱垂等。秋冬进补宜用人参、白术、黄芪、党参、栗子、牛肉、鸡肉等。


2
血虚体质


是指营血不足,濡养功能减弱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无华,唇色淡,心悸多梦,健忘失眠,大便干燥,妇女经量少、色淡,血象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等。秋冬进补宜用红枣、熟地、阿胶、黑芝麻、首乌、荔枝干、龙眼肉、乌骨鸡、猪肝、海参、菠菜等。


3
阴虚体质


是指阴精偏衰,机能虚亢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饮冷,虚烦不眠,便干尿黄,甚则盗汗,颧红,男子梦遗滑精,女子月经先期、色暗量等症状。秋冬进补宜用冬虫夏草、西洋参、燕窝、百合、玉竹、黄精、银耳、水鸭、水鱼、蜂蜜等。


4
阳虚体质


是指阳气偏衰,机能减退,热量不足、抗寒力弱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为面白少华,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男子阳痿、不育,女子宫寒不孕等。秋冬进补宜用鹿茸、熟附子、杜仲、巴戟、鹿肉、羊肉、鹌鹑、黄鳝、韭菜等。


5
瘀血体质


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有瘀血内阻病理基础的体质状态。易患中风、胸痹、出血等病。主要表现为面色晦黯,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紫黯,舌有瘀斑或瘀点,女性多见痛经或闭经。秋冬进补宜用田七、丹参、山楂、红糖、玫瑰花、益母草等 。


6
痰湿体质


是指水湿内停而致痰湿凝聚的体质状态。若痰湿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色黄胖,眼胞浮肿,面部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若痰湿停于内则见胸闷,痰多,口甜黏腻,身重不爽。秋冬进补宜用白术、淮山、茯苓、陈皮、炒扁豆、薏苡仁等。


专家介绍

黄穗平,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国家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学术联盟主席、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创新团队领头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6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3楼特需门诊,周三上午健康咨询及夜间内科门诊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大德路111号),周四下午固生堂岭南国医馆东山分馆(广州市中山一路48号)。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