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药物
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病是十分常见的。
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尤为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 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湿热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1)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黏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
(2)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
(3)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二是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外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
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旦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
再次,偶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皮疹,应即刻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亦应及时停药。
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接触性皮炎应如何用药
凡是因为接触到物质而引起皮肤产生发炎过敏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接触性皮炎。
常见的有贴中药引起的皮炎,金属过敏、化妆品过敏所致皮炎等等。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远离刺激源后病情能明显的减轻,具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后,涂抹外用药适当治疗约 1 ~ 2 周可痊愈;但再次接触过敏原可以再发。
以红斑、丘疹为主者,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氧化锌的油膏等外涂。
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有 3% 硼酸溶液、1 ∶ 2 醋酸铝溶液、1 ∶ 8000 高锰酸钾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者,用 0.02% 呋喃西林溶液或 0.5% 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湿敷不宜过长,通常湿敷 2 ~ 3 天,待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
取中药精华
弘国粹文化
贝尼菲特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