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长扎乡村 红心铸爱——记全国首届“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王长红


王长红,男,1968年7月出生,1986年6月参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阳新县黄颡口镇七约村乡村主治医生。1983年,王长红高中毕业到蕲春县学习中西医,三年后回到村卫生室担任村医。
  

30多年来, 王长红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2017年荣获阳新县“最美乡村医生”称号,日前,荣获全国首届“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称号。
  

一腔热忱践行医者仁心

  

七约村医疗卫生条件较落后,辖区内10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湾,全村村民2200多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病人什么时候该复查,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王长红心里都有一本账。
  

从医30多年来,王长红总是急病人之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精心治疗,耐心护理,他的足迹遍及七约村的每一个村湾,每一个角落,日夜呵护乡亲们的健康,经过他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
  

2016年1月的一个晚上12点多,一位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的低保户,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病人家属拨通了王长红的电话,他不顾天寒地冻,冒着鹅毛大雪,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赶到病人家,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经过十多天观察,在精心的护理与治疗下,病人的病情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他只收了病人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疗费。
  

本村一名五保户,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料,经济十分困难。他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其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帮助做康复锻炼等。
  

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一旦遇到有危重病人需要送大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者患者家属有需求,王长红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王长红常说:“我去只是为了能让病人安心”。至今他还记得,2014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忙了一天刚刚躺下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村里一户村民家发生煤炭中毒。赶到时,人已处于昏迷状态,王长红当即打开门窗,为他静脉注射高糖后,与其家人迅速将患者送往县城医院,因处理及时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清醒过来了。
  

30多年来,王长红始终把“医者,仁爱之心”作为人生信条,模范遵守医生的道德规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追求。
  

精益求精守护百姓健康

  

乡村医生,责任重大。村民急诊、老人体检、农村卫生、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等工作样样不能随意。除了工作时间没法像城里医生一样有规律外,还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要会看病、打针,还要会开药方、做针灸等。
  

王长红深知在乡村行医,单凭自己学到那些中西医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看病的需求。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主动到黄石理工学院进修三年,定期到阳新县中医院学习中医知识,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很快就成了多面手的乡村医生。
  

为了能够给每位病人提供精准医疗服务,王长红总是随身携带村民诊疗日志,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位病人问诊时间、病发症状、诊断结果以及日常注意事项。他还为全村183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将村内193名老人、143例高血压病人,29名糖尿病、5名重型精神病患者纳入了慢性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在病人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对病人采取及时准确的治疗,确保病人在诊疗的最佳时机得以救治”。村里的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活字典”,只要家里有人身体不适都会前来向他询问求助,他都是有求必应。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王长红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王长红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每次接种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接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他的努力下,该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王长红走村串户,耐心宣传“新农合”的相关政策,使村民充分认识到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有效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推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王长红没丝毫怨言,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并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操作流程,真正做到了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在多年的村医工作中,王长红深深体会到,村医关注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他常常说,乡亲们这样信任我,自己所有的付出也心甘情愿。这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村里的青壮年劳力每年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比起他们,王长红收入不高,但王长红以他的淳朴、勤劳、信任、热爱、无私奉献,一如既往地在村医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坚守初心兑现铮铮誓言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始终记得入党时许下的誓言,为百姓除疾治病是医生的天职。”王长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83年,王长红作为一名“赤脚医生”走上乡村卫生室的工作岗位。从医30多年间,他每天穿行在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偏僻小山村,多少次爬冰卧雪,半夜出诊,多少次栉风沐雨,送医送药,他记不清楚了,也习以为常了。他用对村民的真情,诠释着一个普通党员的伟大情怀。
  

随手翻开王长红的笔记本,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幸福是什么,幸福不在于是否富有,而在于你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人生大哲理。每当他看到病人的痛苦神情、渴望的眼神时,他暗暗下定决心:哪怕殚精竭虑,都要用全身和力量为病人解除病痛。他对村民有几条不成文的减、缓、免收费规定:经济困难的村民可减免部分医药费,没带足钱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再补交,免费为特困群众治疗。
  

有几次,一个外地经商的朋友提出高薪聘请王长红去工作,被他婉言谢绝。
  

“是什么支撑你坚守30多年?”朋友问道。“人不能忘本,不能只盯在钱上,何况我是党员,是党培养了我,我不能事事计较自己的得失。”王长红说,“我也不图个啥,我会一直干下去,因为我的乡亲们需要我。”
  

七约村巍峨的山、崎岖的路,见证了一个朴实村医、普通党员是如何用他的双脚丈量着医者仁心。30多年来,王长红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用他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的疾苦,守百姓的安康。


来源:黄石日报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