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感谢信、锦旗、善款,爱的故事在这家医院暖心上演……

一面锦旗一封信

是患者对医务人员

最真挚的感激和信任

 

一笔笔爱心捐款

是医务人员对患者

最真诚的支持与帮助

 

因为懂得

我们心连着心


近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分别收到不同的患者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给这个寒冷的冬天送来了一丝温暖;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一位遭受苦痛的年轻患者收到该科全体医务人员捐赠的善款,给她笼罩着阴霾的家庭带来了“生”的希望。

坐标:血液透析中心


故事一


80岁的康奶奶,自2015年起一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治疗。平日她子女工作繁忙,治疗期间不能陪伴在她身边,老人便在该科接受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


前几日,康奶奶通过写信这种质朴的方式表达对这里医务人员几年如一日的关心。


信中她深情地写道:“你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你们关怀爱护每一个病人。无论过年还是节假日均无休息。我们到医院,你们就要到。等我们回家了,你们还在忙!碰到病人有情况都连跑带颠的很是紧张。无论家里有什么大小事情都不能误了上班。你们辛苦了、你们是白衣天使,是活菩萨……

康奶奶写来的感谢信


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感激之情。满满的2页,老人忍着类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关节肿胀与疼痛,绑着绷带前前后后写了几小时。科室的一位护士读着读着,不由地留下了泪水。老人激动地说:“写着写着,我想起你们扶着我去上厕所,想起你们帮我按摩抽搐的腿……不是亲人胜亲人!”。


他们的付出,原来患者都记在心里。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患者的信任与肯定,更多的是获得理解后的那份欣慰与感动。


故事二


透析患者张女士自患尿毒症以来,一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治疗。因为长期依赖机器透析维持生命,患者的情绪经常不稳定。


有一次,为了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护士长曹红梅用几小时,单独与情绪激动的患者先生沟通交流,并给予心理指导与安慰。前几日,张女士不幸离世,她的先生代表全家送来一面锦旗:“以病人为中心 以服务树信誉”,表达了几年来对该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张女士的家属送来的锦旗


坐标:重症医学科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车祸伤患者——一名年仅17岁的姑娘小丁。入院后,她被诊断为危重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双侧脑疝、右侧股骨干骨折。


经过40余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丁虽仍处于昏迷状态,但病情已经稳定下来。根据头颅CT表现及多年临床经验,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微丽预判孩子苏醒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建议其父亲尽早带孩子去做高压氧康复治疗。



然而这位老实巴交的父亲却只唉声叹气、眉头紧蹙。原来,小丁是个苦命的孩子,10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从此与务农的父亲相依为命,谁知又遭受这场飞来横祸,高昂的治疗费用已将这个不幸家庭压垮,赔偿问题还没解决,小丁的病情已经等不起,需要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生命的曙光已经显露,就不该让贫穷的阴霾将它淹没。这位父亲不甘心,刘微丽及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也不甘心。必须要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做点什么!


刘微丽亲自将孩子的不幸遭遇制作成短视频,发送给扬州的媒体,呼吁社会关注这个不幸的家庭,并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她还率先垂范,给小丁捐助了1000元钱,在她的带动下,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也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短短1个小时的时间,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们就为小丁筹集了6100元的爱心善款。


为小丁捐献的善款


带着爱心善款和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满满祝福,小丁于11月13日顺利转至市区其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点点爱心可以凝聚温暖。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该让不幸压垮生命的希望”。刘微丽由衷地说。


这些只是医务人员

用心服务患者的一个缩影

在这些感动的背后

我们看到了医患之间

彼此的信任与支持


来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