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唐大姐,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您怎么就来两次呢?您看您身体,贫血比较严重,你这样可不行!您是有什么难事吗?”面对陶海燕护士长的询问,唐大姐有点哽咽。最终,唐大姐还是和陶护士长说出了实情:原来,唐大姐家境不是很富裕,家中的女儿又要上高中,正为女儿学费发愁的唐大姐决定每周减免一次透析,为女儿攒点学费。
关心患者 爱护患者 尊重患者
陶海燕护士长介绍“面对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患者,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有时能帮助患者的地方真的很少,只能在透析的基础上,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照顾、多一些尊重,让患者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多感受一些温暖。”
52岁的孙阿姨也是一位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一次,孙阿姨拉着陶护士长的手说:“护士长,我今天可要夸夸我的这位管床护士,我的血管细,再加上最近天气转凉血管收缩,给护士扎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一直想买个热水袋,但是也不知道去哪里买,后来咱这位护士主动给我在网上买了一个热水袋,我多次给她钱,都被她拒绝了。有了热水袋,我这手不凉了,心里呀更温暖了。”
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尊重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分忧解难,尽最大的努力给患者最合理、最妥当的治疗和护理,是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服务宗旨,更是全院34个临床科室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固定”制度,让患者治疗更安心、更放心。患者机器固定:正常情况下,每位患者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血液净化机;护士责任区固定:全程守候;医患关系固定:方便医务人员了解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陶护士长用“唐僧”来形容科里的每一位护士,因为她们特别能“叨叨”。护士在巡视责任区时,不停地询问患者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告诉患者身体不能乱动,就连翻个身一定要和护士说一说。后来,陶护士长说出了实情:血液净化的患者身上需要有两根穿刺针,每分钟体外循环的血量大约是260ml每分钟,如果患者乱动蹭掉针头,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有时患者感觉疲劳、想睡觉,有可能这就是血压下降的前兆。因此,护士要不停地巡逻,不停地和患者进行交流。
说道科室的护理团队,陶护士长满脸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一开始科里并没有延伸护理服务,护士们担心前来透析的患者是否安全到家,到家以后身体状况?每当忙完一阵子,护士们便会给患者打个电话问个平安。就这样,科室里建立了延伸护理制度。
60岁的张大哥是一位肢体活动不灵的患者,长期的治疗让张大哥的血管极其难找,科里的于老师作为高年资护士主动承担起张大哥扎针的活,每当于老师成功为张大哥扎上针,张大哥便竖起大拇指,慢吞吞的说:“好、好、好”。于老师也会竖起大拇指表扬一下张大哥,表扬他配合的好。
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为病人创造了温馨的就医环境,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从而在生理和心理全方位得到治疗。
国家政策好,百姓更受益
说到透析患者费用的问题,陶护士长也竖起了大拇指:国家的医保政策让老百姓切切实实的得到了实惠,透析一次医保可为患者报销90%,一年下来原先十几万的透析费用,患者自付也就一两万元。目前,科里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透析最长的患者已经超过15年,国家的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普通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不断满足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在血液净化中心一区的基础上成立了血液净化中心二区,目前共有80余张床位、80余台血液净化机,一天可为160位需要透析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为更好地配合良好的政策,医院在行动,科室也是积极响应。血液净化中心的医务人员,一年365天,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到岗,为7点前来接受透析的患者做好准备。中午交接班时,除了帮助上午接受完治疗的患者下床外,再就是做好迎接下午前来透析的患者的准备工作。一日三餐,科里的医务人员往往有两餐不能正常用餐。陶护士长回忆:去年大年初二下午5点下班回到家,看到科里的护士发了一个朋友圈“过年我们是快乐的,工作我们是认真的”这让她记忆犹新。
撰稿:王泽宇
编辑:王泽宇
责任编辑:王琳
平度市人民医院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疗资讯和相关服务咨询,疾病具体诊疗方案建议来院面对面咨询专业医生。
小编那么拼,点个赞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