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院管理与领导力培训》—荷兰研修项目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21日—28日国家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委托荷兰Erasmus大学举办了一期中国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做为来自内蒙古、江苏、黑龙江的10名二级综合医院院长之一,本人有幸参与其中,通过荷方的精心安排,每天上午进行理论授课,下午到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和护理中心参观,实地去感受荷兰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和管理经验,虽然时间还很短暂,行程安排的很紧张,但是收获很大,感触良多,对今后的医院管理和个人成长很受启发,现就此次研修谈几点体会:

一、荷兰的医疗卫生体系及其特点

    荷兰地处西欧,陆地面积41543平方公里,人口1708万,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荷兰的医疗保健连续6年被评为欧洲第一,人均寿命85岁。我们学习的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医学学科排名欧洲第一,荷兰的医疗制度有以下特点:

    1.医疗卫生投入大体系完善

荷兰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14%,其中长期护理占4%,全国有83所综合医院,到达每一家医院的最远距离在20Km以内。荷兰的医生是自由职业者,不隶属于哪一家医疗机构,基本上分为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两种,家庭医生数量很多,其诊所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合理,每个荷兰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基本上很少更换,家庭医生占用5%的医疗总费用,却承担了95%的诊疗量。荷兰人要到医院就诊,必须经过家庭医生预约,急诊随时可去医院,但在每家医院的急诊都设有家庭医生诊室来筛选非急诊病人,这样在荷兰是家庭诊所门庭若市,医院反而显得门可罗雀,我们到医院参访,与国内的感觉大不相同,大厅一般都有西餐厅、咖啡屋、阅读室等,有志愿者提供钢琴演奏和导诊服务等。医院又分研究型、综合性和专科性三类,除研究型医院多为固定人员以外,其他两种人员不固定,多签“劳工”协议,医生是自由执业者,可多点执业,不占医疗机构的人员数量统计,各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他大量的是医院管理、运营和保障人员,而且收入都很高,细节做得很到位。每个医疗机构的规划设计和流程管理人文因素非常突出,整体的氛围温馨、和谐、细致、周到,身处其中有一种家的感觉。

2.医疗保险全覆盖效能突出

荷兰2006年出台医疗保险法案,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包由政府确定,全国有21家医疗保险公司,全部是私营机构,其中有4家最大,公民可以向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投保,而保险公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包必须接受,不得拒保。患者原则上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诊,由家庭医生预约,这样每家保险公司会和很多医疗机构谈判签约,用手中的客户资源做为筹码,要求医疗机构以最低廉的价格提供最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迫使医院必须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率。国家负责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其他的交给市场,通过民众、医院、保险公司的博弈来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荷兰不允许医疗机构盈利,各家医院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能所产生的利润要投入到医院设备等软硬件的改善和员工的待遇上。保险公司和医院、养老机构都允许破产,经营管理不善的自然淘汰,所以竞争的压力是很大的。国家的医疗卫生支出严格执行预算,蛋糕就那么大,民众的医疗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这样对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正向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在医疗服务资金筹集上,是医疗保险占75%,其中个人自付385欧元的基本医疗保险组成基本的全民覆盖的强制医疗保险法案(占50%),全民覆盖的强制长期照护(占20%),补充医疗保险(占5%);二是由税费筹集20%,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社会救助、医学教育及研究等;三是个人自费部分占5%,国家还通过风险平衡基金(REF)等进行管控,最后实现公平可及的竞争性医疗服务。

3.医院管理精细化持续改进

荷兰的医疗机构大多为私立的,是非赢利机构,经营不善会导致破产,只有表现优异才能发展壮大,在这方面政府的监督力度是非常大的,一方面通过全国医院协会和卫生保健监察局对各家医院的质量信息进行监管和公布,另一方面由全国患者协会对各医疗机构进行评价结果公开;医疗机构也要主动发布质量信息,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迫使医院的管理必须规范化精细化,对于表现特别差的医院卫生保健监察局有权吊销行医执照。荷兰的医疗教育培训体系非常注重医学人文素养的提高,要求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价值观,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成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内生动力和自觉行动,这次培训为我们安排了财务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过程改进的课程,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了解了荷兰版的DRGS(即DBC)、价值创造、成本分摊和成本管理等内容;在质量和安全管理课程中了解了荷兰患者安全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还有风险管理,系统理论和复杂理论以及通过两者的平衡来保障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不同境界及评判指标等内容;在持续改进课程中了解了限制理论、六西格玛、精益管理三种方法,并通过游戏感受三种方法的差异,知道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持续改进。通过参观几所医院对他们在医院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预防医疗和康养,全面发力

2006年以前荷兰执行的是预算收支体系,医院的考核评判以及关注点与数量相关,与质量关系不大,造成运行效率差,专家和医院的关系不好,严峻的现实迫使荷兰进行医改,医疗服务模式由传统型向管理竞争型转变,所以从2006年开始,以出台医疗保险法案为抓手,让保险公司承担起采购商的角色,用严格的预算管理来分配医疗资源和资金,同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在荷兰印象最深的就是自行车特别多,每个城市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而且自行车通行优先,荷兰人环保意识很强,几乎没有工业污染,这样人们健康素养普遍提高,患病人群减少,去年荷兰人健康生命年龄为男性64.6岁,女性63.5岁。另一方面,荷兰社会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该国医疗卫生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用于长期照护(占GDP的4%),过去建了很多养老院、敬老院,但是经过循证研究,老年人更愿意在家里独立生活,现在荷兰推动家庭养老、活跃变老、邻里互助,看老年人还能做什么,然后才是专业照护能做什么。国家出台了长期照护法案和社会支持法案,建立初级保健体系,加强多部门多学科协作,使得只有3%-4%的老人在机构养老,主要还都是失能和失智的老人,政府鼓励志愿者到养老机构做义工,陪老人做游戏等。养老机构里面的工作人员非常有爱心,针对不同的失智失能老人都有个性化的方案,包括房间的布置和环境的营造,在那里看到的老人衣着非常整洁,头发指甲等个人卫生非常干净整齐,充分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

二、对我国医改政策和加强医院管理的感悟

荷兰国土面积仅比台湾略大,人口还不及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多,但是经济高度发达,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9152亿美元,人均53600美元,而且它的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14%,其中长期照护占4%,可以说投入大,卫生资源可及性高,医疗卫生投入水平不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能比的。我们国家拥有近14亿的人口,卫生总支出占GDP的6.2%,却建立起基本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34岁,可以说成就是巨大的,如果说荷兰的医改经验对我们国家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我们两国人口规模不同,但人口结构相似,都面临着快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而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养老产业刚刚起步,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市场发育不成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滞后,应对起来困难更大。我认为,一是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政策引导,鼓励多方参与,但应该坚持非赢利或微利发展,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贴,让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活的有尊严;二是提高健康教育和初级保健水平,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鼓励居家养老、邻里互助,同时发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老年人活跃变老;三是发挥家庭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作用,让医防康护养协同发展,培养长期照护人员,增加家庭病床;四是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人群健康素养,关口前移,让人们少得病,少得大病、重病;五是加强康复体系建设,树立早期康复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功能障碍,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六是增加政府投入,同时进行卫生经济学研究,优化投入产出比;七是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作用,挖掘一些老年人能够承受的工作岗位,合理地进行引导,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

2.充分发挥医保部门的作用,荷兰全部为私有保险公司,与民众签约,做为代理人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利用量的优势引入谈判机制,迫使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才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这里面民众、医院、保险公司良性互动,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达成公平可及效能最高的效果。今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新成立的医疗保障局就具备了制定价格、药品耗材招标、市场监管等强力职能,代表国家和民众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用医保资金的杠杆撬动区域医疗市场,奖优罚劣,迫使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抓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及时完整公开各医疗机构的质量信息。

    3.荷兰有完善的家庭医生制度,医院几乎全部的门诊病人都是经过预约的,这实现了有序就诊,各医院的就诊大厅不会出现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门诊大夫也不会遇到连厕所也不能去的窘境。中国的国情决定大多数医院难以实现这种井然有序的就医状况,当前国家推动分级诊疗,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等措施可以说是找对了病根,什么时候基层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上去了,老百姓觉得在基层看病踏实了,能放心地听基层的医生讲,能放心地让基层的医生治,医生能够给出正确适合的诊疗意见,能够把常见病、多发病看透看好,能够正确实施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够把疑难病症排查出来,难度较大的通过远程医疗或专家支援解决,极少数疑难病例才转诊到上一级医院,从而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这样我们国家的医改就成功了。

    4.为了实现患者的有序就医,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良好诊疗秩序,实行医联体、医共体、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就非常的必要,同时将对口支援、基层骨干医师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项目落实抓好,让基层尤其是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尽快提升上来。

5.为了完成使命,县级医院应该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推动多学科诊疗模式,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创伤中心、病理中心的建设,引入适宜新技术和新项目,从本地区多发病和威胁百姓生命的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入手,让百姓从良好的服务和技术中增加获得感。

6.要想取得良性发展,必须抓住质量和安全的牛鼻子,抓风险管理,进行流程再造,运用现代医院管理工具促使管理水平和效能提档升级,另外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美化环境,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加强医患沟通,增加互信,共同面对和战胜病魔的挑战。为了完成任务,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还要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科学的绩效管理引导正确的办院方向,最后锻造优秀的医院文化。

三、对个人锻炼成长的几点启示

1.领导力对于一名医院管理者非常的重要,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还有一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获得。医院管理涉及的广度、幅度和深度在所有组织中是最复杂的,医院院长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此次学习了解了领导者的几种类型,如交易型、变革型、应急型和价值型领导方式,并对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有所了解,从本人的管理实践中,都有所体现,过去属于自发性行为,这次学习后从理论层次得到验证,有一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我认为,做为医院管理者应该运用复合型管理方式,在把方向、谋发展上要价值为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学人文理念坚持公益性属性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团队建设和工作分配上要用变革型领导方式,通过制度设计和激励导向去影响、启发班子成员和环节干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安排和实施;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去推动或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采用交易型领导方式,给予单项的奖惩或者点对点的激励,它的特点多为局部的,有时限的;对于那些突发紧急事件,而预案不完善需要当场立即决断的,需要应急型领导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对于人员调配、保障措施、工作要求、善后处理、信息发布等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现代的医院管理,一方面需要体制、机制的设计和改进,另一方面需要领导者具备复合型领导能力,领导者需要具备判断、决策、整合、社交、创新、亲和等能力,除了领导者先天具备的个人魅力以外,还需要不断学习、反思,从实践中提升,并归纳总结锻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的医院文化,这方面院长职业化既是抓手也是路径。

2.作为一名县级医院院长,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一方面掌握国家卫生健康和医改政策和行业业态,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实际,根据本医院短板和群众需求精准发力,利用国家县域医改的倾斜政策,既做工作推动的实践者,又做政策落地的联络者。不遗余力地推动分级诊疗等五项制度和医改十项重点内容在本地区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把县级综合医院向上联系大型三级医院、向下联系想乡镇及村一级医疗机构这个桥梁和枢纽作用发挥好,这就要求县级医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文化和内涵建设、党建和行风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保障等多方面同时发力、齐头并进,关注患者感受,围绕防医康护养,提供安全、质优、便捷、价廉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

距离荷兰之行学习回国已一月有余,虽琐事缠身,但一直想着就这段难得的学习经历写点什么,既是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一个回顾和梳理,更是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思索和展望。在此对国家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荷兰Erasmus大学和内蒙古医院协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及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决心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并应用到今后的医院管理实践中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