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关注 | 《健康报》:覆盖生命全周期的“中医办法”

“没病还去医院,这不是找麻烦吗?”11年前,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成立,质疑不断。去年年底,广东省184家医疗机构建设了治未病科,全省治未病年服务近110万人次,曾经的首家治未病中心更是火到爆。而这个“历史性反转”恰恰折射出了“以疾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行进轨迹。

0
1
 11年坚持治未病


发端于2007年的治未病中心有一套独特的体质辨识—健康咨询—中医特色干预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杨志敏介绍,如果有人前来就诊,一般先到体质辨识中心,确认自己属于哪种体质,目前健康处于什么状态,易患什么疾病。通过“辨识体质”后,到“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坐诊专家会进一步进行综合辨识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制订一套包含生活方式、食养、导引、情志调摄、中医药特色干预在内的个性化的养生保健防病方案。最后,按照方案实施艾灸、针灸、按摩、拔罐、熏蒸、膏方、中药等中医药特色技术进行干预调理。其中,紧贴百姓需求的治未病特色门诊服务在医院已经遍地开花:体质调养门诊、病前状态门诊、膏方门诊、身心促进门诊、小儿保健门诊等应有尽有。医院还引进、研发了健康评估新方法、新技术,完善中医健康状态多维辨识体系,制订了8种体质调养服务包、经络调养服务包,8项特定健康状态人群调理方案,深化治未病协同创新。

2000多年前,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2000多年后,广东省中医院建立的治未病中心、中医慢病管理中心,经过理念梳理、专科建设、学科建设、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拓展等阶段,实现治未病从理念理论走向实践、形成服务模式,不断彰显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逐步形成“未病”“欲病”“慢病”3个层次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与医院的临床疾病诊疗服务协同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链,为同行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借鉴。“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让中医特色更优”,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的心愿正慢慢变成现实。

0
2
 延伸治未病服务链


在广东省中医院,专科与治未病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协作已经成为常态,是否制订重点病种中医治未病方案更是被纳入考核目标,并与科室分级管理挂钩。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强调,中医特色与优势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全过程发挥,也可以在疾病发展的某个环节、某个阶段、某个侧面上发挥作用。在专科深化与中医特色疗法专业小组协作方面,广东省中医院有不少好办法。明确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的全程优势或环节优势,逐一形成规范,并以此作为标准考核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以慢性肾衰非替代治疗临床路径为例,荞麦包外敷、中药沐足、艾箱灸等特色疗法被明确写入。据了解,截至去年7月,医院实施115项临床路径,入径率达95.64%。

杨志敏介绍,共同围绕专科主攻病种制订了药物和非药物于一体的“针药联用”综合治疗方案。希望以专科为核心,以病种为纽带,充分整合常规方案、急危重症、欲病—慢病管理,以及针药联用等方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步形成“融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覆盖病种全周期的中医综合诊疗方案。

“特色疗法对于中医院来说,一定不能放弃。中医药临床治疗的含金量并不低,特色疗法是一个重要因素。”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说。据了解,目前广东省中医院设立了7个特色疗法专业小组,牵头制定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以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设项目”为载体,在全院组织开展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已经初步梳理了针对304个“病、症、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继治未病中心后,广东省中医院又在全国率先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并开设医养结合门诊。杨志敏认为,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某项或某几项康复技术,而是要建立完整的中医慢病管理体系。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对20余个病种开展慢病管理,初步建立起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等疾病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为1.5万余患者建档立卡。

0
3
 雪球越滚越大


“我到这里来是想看看自己持续性的背痛有没有办法治疗。有些日子,当我醒来的时候,甚至起不了床;想穿上袜子的时候,却无法够到双脚。”

这是2012年,美国《自然》杂志长篇报道《现代中医走进临床》中的一段论述。该杂志编辑在亲身体验了针灸、拔火罐等中医药疗法后,将感受一一记录下来。据了解,经过针刺、艾灸、拔火罐、刺血等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传统疗法的治疗,这位编辑感受到背部疼痛得到了较大改善。临行前,他带走了几服中草药,甚至还想“加入医院打八段锦的群众队伍中,以此来强身健体”。

中医治未病不仅得到了国际认可,其国内的“雪球效应”正逐渐显现。“病人可以没有省中医,但省中医不能没有病人。”以心换心的理念,让广东省中医院扎牢了根基。

当下,输出治未病科研、临床成果、健康管理系统让广东省中医院走进“后治未病时代”。治未病中医理论及方法还与养生、养老结合在一起,不断开疆拓土,健康山谷、医养结合研究院、国医馆养生中心等拓展项目层出不穷。

去年,广东省中医院牵头全省45家医院共同成立“岭南治未病联盟”,共建广东省区域治未病专科业务协作体系。据了解,该联盟主要从医疗、科研、教学、培训、产业化、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多方协作互助,推动各联盟成员的治未病专科、学科、服务平台、健康文化项目、产学研医用示范基地的建设。杨志敏表示,会将广东省中医院在技术、管理、标准、模式、信息化的积累“五位一体”地输出,帮助联盟医院的治未病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帮助多级区域中心的联盟医院发挥区域辐射作用,带动治未病服务、中医药健康产业、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协同推进。

11年的浇灌,让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工作开花结果:先后被确立为全国首批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全国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和组长牵头单位、国家中医治未病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并拥有“中医养生学”和“中医预防医学”两个重点学科。更为重要的是,治未病让更多人为“源头”上的健康着迷,不断刷新传统就医理念,成为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本文来源于《健康报》 记者:姚常房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