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患者受遗传因素支配,但亦受健康情况及环境因素等条件的影响。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诱发因素:
内因: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
●遗传因素如过敏体质,每一个体对各种因素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均与遗传有关,此可随年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外因:
●食物方面如鱼、虾、羊肉等过敏;
●吸入物如花粉、尘螨、毛皮、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物理因素如日光、炎热、干燥;
●化学因素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
临床表现:
通常按皮损的表现将湿疹分为三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都具有明显的病变特征,而亚急性湿疹则是急性湿疹的缓解过程或是向慢性湿疹过渡的表现。
急性湿疹:
●好发部位: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
●皮损形态: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
●自觉症状: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
●合并症:如继发感染则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形成严重的疱疹性湿疹。
●起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
●皮损形态: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自觉症状:有剧烈瘙痒。
●病程: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
起因: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
●好发部位: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皮损形态: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自觉症状:亦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
●病程: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急 性 期:局限性损害部位湿敷,可使用抗菌防腐和收敛剂溶液。湿敷溶液:生理盐水,1:40Burow氏液(次醋酸铝),0.1-0.5%硝酸银,1-2.5%醋酸,1:50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等
●亚急性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类药。
●慢 性 期:外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损内注射。
内用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可用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等,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等静脉注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有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手足湿疹 | 手足癣 | |
好发部位 |
手、足背或手掌、足底 | 手掌、足底或指趾间 |
皮损性质 |
多形性,易渗出,境界不清,分布多对称 | 深在性水疱,无红晕,领圈状脱屑,境界清楚,常单发 |
甲损害 | 甲病变少见 | 常伴甲增厚、污秽、脱落 |
真菌检查 |
阴性 | 阳性 |
声明:文章和图片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温馨提示】:与您共同成长,让我们一起踏上付出之路,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直接转发给朋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