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揭秘“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日(2019年3月8日),俗称青龙节、龙抬头、春龙节,春耕节。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中国从唐朝就有“二月二,运高走,气高扬”之说,更有二月二放龙灯、放生、祈福开运大典等仪式。
龙
“龙抬头”的历史内涵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许慎《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古时,在这一天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2019年的二月二是惊蛰后三天,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龙
“龙抬头”的古天文揭秘
三垣和四象
基本含义
古天文学家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即二十八星宿,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分布一圈。二十八星宿组成的四象,又名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分别名为东方青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
其中东方青龙七宿的‘角宿’代表龙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代表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五行关系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运动的方向相同,配合五行又称为:
东方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现实意义
二十八宿环绕在天体大气象里面,周而复始的运行不停,分别主掌东、西、南、北四方天象,以分昼夜、寒暑的交替和阴阳气数的变化。
二十八宿和四象不仅是观察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标,其象和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还是测定岁时、季节的依据。如初昏时参宿在正南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就是夏季五月,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龙
“龙抬头“的人文风俗
1、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2、吃龙食
自古就有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有吃春饼(南方叫润饼)的习俗。二月二吃春饼也被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3、接姑娘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
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
传统中医药祝您:
龙神驾临,祥瑞满门!
明志·明德·明理·明法·明术·明道
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
微信服务号
研究会订阅号
研究会秘书处
电话:15870629583办公室
邮箱:Jxct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