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两会声音】黄璐琦委员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呼吁:

一、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构建独立完善的中医药治理体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委员说,坚持中西医并重,才能保障中医、西医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护航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在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参与,降低了病死率,为中西医并重方针做了生动注解,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目前,中西医在实践中并没有被摆到平等地位。黄璐琦委员认为,问题出在政策不配套上。现行医师管理、药品管理制度“以西律中”,中医西化、中药西管,不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

坚持中西医并重,任重道远。黄璐琦委员建议,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构建独立完善的中医药治理体系;推进中医临床条件和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机制及科研绩效机制。

二、中医专硕培养应突出中医药特色

目前,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各中医药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各级中医医院的重要人才来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认为,现有模式培养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培养,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西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诊断检查方式,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中医水平不高,缺乏中医临证思维,中医基础理论不扎实,学生表示“没有学到中医的真本领”,用人单位则反映“缺乏中医思维,临症水平不高”,偏离了“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注重临床能力、临床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其能力水平应高于普通住院医师”的初衷。

如何推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建立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璐琦建议:

完善目前的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方案,增加中医专科门诊轮转,且应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第一阶段进行,时间不少于3~6个月,培养选拔一批中医临床功底深厚、临床疗效显著、医德高尚的指导教师进行门诊带教,增强研究生的中医临床基本功及学科自信。

完善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考核评估、学位授予标准等规章制度,其标准应高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并提高其学习生活补贴,使其不低于普通住院医师工资标准。

制定中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授予标准,并对于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相关要求更加明确,符合中医药特点。

恢复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二级学科招收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要加强对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黄璐琦委员呼吁: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中,建立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和利用机制,通过鼓励新药源的开发和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在新药中的应用,加强对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推进中药材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重规模求数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质量求效益的发展方向,中药材产业的竞争也将从单纯产品质量竞争升级到全产业链质量管控的竞争,进而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璐琦委员表示,药用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国部分野生药用资源稀少,但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明确,特别是以这些药材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足和无序开发利用,导致大量中药材资源濒危,直接威胁到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如我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红皮书、限制进出口名录等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已多达280多种,不仅包括玳瑁、麝香、虎骨等名贵中药材,还包括黄连、贝母等大宗常用中药材。同时,中药材濒危还引发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导致一些物种的消失和灭绝,受到了国际物种保护及相关组织的指责,传统医学也深受冲击。

黄璐琦委员建议:

☆对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的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或替代品(具体包括新中药材、中药材代用品、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等创新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加快审评审批,科学设置技术标准和准入门槛,做到宽进严出,鼓励申请人进行积极探索。

同时,加大审评审批部门对研发机构的策略指导和政策引导力度,及时解决研发中碰到的问题,降低开发风险和成本,提高开发成功率。

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濒危野生资源管理,消除野生变家种药材生产使用各环节的障碍,规范人工种植养殖,满足需求同时实现野生资源保护。

此外,改革完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体系,明确中药注册申请中药材资源评估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充分评价药材资源状况,限制野生资源使用,鼓励原料来源基地化,发展种植养殖中药材。

黄璐琦委员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材需求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量和需求层次被逐步拉升。中药材除了要满足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工业的原料需求外,还要满足大健康产业多层次需求。但是,中药材生产的供给侧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供需不平衡,由于中药材具有经济、生态和医疗等多种资源属性,各级政府纷纷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地方支柱产业,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呈现井喷式增长,供过于求和供需错位现象日趋严重;盲目引种和扩充产区的现象严重,道地产区被所谓的新兴产区取代;中药材生产水平落后,单位面积生产效能偏低,产地加工条件落后,交易方式原始,现代中药材物流和市场体系还不完善等问题。

黄璐琦委员建议:

以需求侧变化为导向,开展供给侧改革。

推进中药材生产统计制度和渠道的建立,构建全国统一权威的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数据系统。

☆ 国家主导组织编制中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限制中药材盲目引种。

加大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倒逼产业升级。

针对中药材需求市场不同,研究建立分类质量标准,针对健康养生和药食同源类药材,可以探索建立独立的质量标准。

加快培育现代化中药材市场体系,降低交易和市场流通成本。

研究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中药材的平准基金。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中药材国际市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文章来源:大品种联盟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