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晚上9点进的手术室,第二天早晨9点出的手术室,虽然我们四个医生一晚上没合眼,但令人欣慰的是接活了断掉的三个手指。”8月7日,德州市人民医院手足修复重建外科主任王桂新对记者说道。
【病例】36岁女工意外切断三根手指
7月19日晚上8点多,36岁的裁纸工人李女士像往常一样裁切着纸张。伴随着一声“啊”的尖叫声,工友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李女士身上,原来她一走神儿,切纸机切到了左手,三根手指被切断了,大家赶紧把她送到德州市人民医院。
努力12小时,终于接活断肢
“手指末端的血管如同头发丝般细,把断掉的血管重新缝合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地缝合每一针,慢工细活,保证成活率是最关键的。”王桂新对记者说道。
接诊这样的患者后,医院会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安排手术,患者8点半到的医院,9点进入手术室,从就诊到入手术室仅仅几十分钟。医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处理近端肢体,标记好血管、肌腱等,另一组处理远端肢体,把血管、肌腱一一标记好,连接时省时省力。当连接一个手指时,另外两个断掉的手指被储存在冰箱保鲜层,以防长时间缺氧降低成活率。经过12小时的奋战,一共接通9根血管,6条神经,三根手指被接活了。
低温保存断肢可提高成活率
王桂新介绍,断掉的小肢体必须在两个小时内接上才能保证成活率,当意外发生后,离断的肢体可用干净毛巾、纱布等包好,再用绷带缠绕后放在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密封,四周放上冰块,也可放冰棍、雪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持细胞的活性。这期间断肢不能直接与冰接触,以防冻伤变性,包好后尽快送入医院进行手术。
“断肢手术与常规手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术的不确定性,断肢患者多为急诊,手术都是‘急活儿’,科室的医生分组24小时值班,保证手术随时可以正常进行,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王桂新说道,科室的医生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是责任心都非常强,态度也是诚恳认真。
术后抗炎、抗痉挛、抗凝很关键
“断肢再植手术后抗炎、抗痉挛、抗凝治疗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由于手指的骨骼已经断了,现在用钢针固定,一个月后取出钢针就可以做后期康复治疗了。”王桂新对记者说。
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患者的情况已经稳定了,可以出院了。王桂新叮嘱患者,由于天气比较热,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6℃左右。冷、热环境均可刺激血管,引起痉挛。温度较高易引起细菌繁殖,造成感染,影响愈合;温度太低,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凝固。另外,避免室内吵闹嘈杂,禁止吸烟。吸烟或吸二手烟也会造成血管的挛缩、引起缺血,降低再植术的成活率,患者也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患者肌体已大部分恢复后,患者还需要通过康复锻炼来恢复断肢功能。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局部制动,肌腱、神经周围都有疤痕粘连等。如果患者的功能恢复较差,应考虑二次手术松解粘连,并加强活动,往往能改进肢体功能。
为了更好地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手足修复重建外科护理人员会认真做好随访工作,指导伤员长期坚持锻炼,不断改进肢体功能。
转自《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