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资深的纯母乳妈妈,很多母乳喂养的新手妈妈会来咨询我很多问题。比如我奶少怎么办,我奶多怎么办,我又堵奶了怎么办,我要上班怎么备奶,我想断奶怎么断,我家宝宝5天没拉大便了,正常吗?
l
ove
今天我们针对小月龄宝宝
来说一说什么是攒肚
什么是便秘
攒肚
攒肚一般在宝宝满月后出现(也有部分宝宝在排完胎便后开始出现),攒肚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实际上它是指宝宝大便规律的改变。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混合喂养的宝宝偶尔也会出现攒肚),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宝宝2~3天或4~5天,有的甚至于15天不排大便也无痛苦表现,待到排便仍为金黄色软便,无硬结,这种现象称为攒肚。“攒肚”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宝宝消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当宝宝满月前后至两个月的一段时间内,宝宝胃肠道的消化酶增多,肠蠕动增加,而且变得规律,胃肠吸收功能比刚出生时也有了很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变好,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射,就出现了攒肚现象。
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儿”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您瞧!这老话儿还真有点道理呢。
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宝宝攒肚持续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宝宝攒个十天八天,也有宝宝会持续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每个宝宝的发育不一样的,一般在两个月以后大便会少一些的,只要是宝宝的消化好,能吃能睡,精神状态好,就不用紧张。新的研究提示:宝宝攒肚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婴儿期的快速新陈代谢需求。
那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拉大便,新手妈妈还是比较焦虑怎么办呢,不妨试试以下办法,帮助宝宝及早排便。
01
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
(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
(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也有助于胀气的宝宝排气哦!)。
02
增加奶量
如果宝宝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不理想,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么可以及时给宝宝增加喂奶次数,以此来增加摄入量。
03
刺激肛门排便
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用油质外用药涂在婴儿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04
妈妈饮食均衡
妈妈要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增加蔬果粗粮和水分,减少肥腻和高蛋白食物。
05
千万不要给宝宝额外过度补钙
攒肚
与便秘的区别
攒肚的孩子虽然几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便,这是攒肚与便秘的区别的关键之所在。如果是便秘,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此外,可能还会伴有睡眠不稳、排便时容易哭闹、烦躁不安等。而“攒肚”期间,宝宝的其他表现一切正常,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经常有人问:我家宝宝每次要便便或放屁前都要大哭,小脸涨得通红,表情很痛苦,还会哭,怎么回事?是不是缺钙啊?要不要吃什么药?那我问你:你大便或者放屁的时候会不会肚子感觉不舒服呢?
要知道,小宝宝的承受能力和大人不同,觉得不舒服了自然会哭。小宝宝连自己的头、手都控制不了,哭是他们求生的唯一本能,有了任何需要或感觉,都只能用哭来表达。况且小宝宝肠胃在逐步成长发育完善中,腹部肌肉无力也很正常,根本不需要吃什么助消化的药物,别干预宝宝的成长,顺其自然,给予宝宝“爱与尊重”吧!
来源:市妇幼保健院(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