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消费产业专题报告之医疗篇—健康成长,医路相伴(下)
由于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等因素,加上儿童专用药的缺乏,儿童中成药越来越成为人们对儿童用药的首选。根据CFDA南方所的数据,儿童中成药的适应症多集中在呼吸、胃肠等常见疾病。对于国内制药企业而言,由于化药的研发能力较弱,儿童中成药业务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样本医院的统计显示,销量排名第一的是襄樊隆中药业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占据7.24%的市场份额。
庞大婴童群体催生千亿市场
我国的庞大的婴童群体带来了旺盛的儿科诊疗需求,2014年儿科诊疗次数高达2.07亿人次,诊疗次数和在总门诊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旺盛的就诊需求直接推动了儿童用药市场的增长,2014年国内儿童用药(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儿童使用用法和用量的药品)市场规模达到590亿元,近10年每年保持约10%左右的增速。由于目前绝大多数药品没有标明儿童用法和用量,如果加上医生处方时将成人药减半给儿童使用的部分,预计儿童用药实际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尽管儿童药市场庞大,但诸多问题仍限制着儿童药行业的正常发展,例如儿童药剂品种占比低;儿童专用药注册批件仅有3000多条,占比不足2%;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达12.9%,是成人的2 倍,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率更是高达24.4%等。针对儿童药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自2010年开始明显加大了支持力度,出台多个支持儿童药发展的文件。落实性政策可以涉及几个方面:
“儿童药行业现状与展望”
儿童药行业现状:品种少、规格少、研发不足、说明书不明确
山大华特:崛起的儿童大健康领域领头羊
未来展望:儿童药细分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我们认为随着婴儿潮的来临,儿童用药的需求会有明显上升。政策方面,国家对于儿童药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预计未来依然将政策暖风频吹。目前多地招标中已将儿童药定价设为直接挂网采购,免去其招标竞价之痛,我们认为在政策支持的不断加码下,供给侧不足情况将会得到改善。据IMS预测,儿童处方药、OTC以及营养类补充剂未来5年会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
“婴童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大势所趋”
婴童医疗器械特点:无创、精细、规格多样化
婴童医疗器械是主要用于治疗儿童疾病所使用的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重要的部分。同成人医疗器械一样,婴童医疗器械也可按器械分类的标准分成三类。成人的医疗器械分为手术器械、体外诊断、骨科器械及牙科器械等等,婴童医疗器械的多数品种与之重合,除此之外,由于婴幼儿生理结构的特异性以及疾病发病率的差异,婴童医疗器械还包括独有的婴儿保育设备和疾病的物理治疗设备等。
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婴童医疗器械呈现安全、精细、便捷、无创、规格的多样化、参数可调节性强等特点。
婴儿保育设备:尚未饱和,空间仍在
婴儿保育设备主要包括婴儿培养箱、辐射保温箱以及黄疸治疗设备,主要用与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病危儿等进行急救,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婴儿培养箱以科学的方法为新生儿创造一个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的舒适环境,能够避免婴儿感染,增强婴儿机体抵抗力,保障婴儿发育成长。而婴儿辐射保温箱可以为婴儿创造一个“中性温度”环境,解决新生儿的各 种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的问题。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则主要用于对未满月的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通过蓝光疗法来降低新生儿血清中含量过高的胆红素。
2013年我国农村、城市新生儿死亡率约为7.3‰、3.7%,农村新生儿死亡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的4.0‰,2.2‰和1.0‰,依然偏高。而导致我国农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新生儿窒息和产伤、严重感染等,都可以通过婴儿保育设备得到改善。未来我国为了进一步降低农村新生儿死亡率,在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将加大,对婴儿保育设备的需求将相应增加。
目前婴儿保育设备市场主要为婴儿培养箱、辐射保暖箱、黄疸治疗仪所占据,其中婴儿培养箱占据一半以上市场。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步展开,未来几年每年新生儿数目预计达到1900万,若按照早产儿比例为10%计算,则每年共有约190万的早产儿诞生。考虑早产儿在婴儿培养箱治疗的时间跨度从一周到两个月不等,我们推测每台培养箱年均使用8次左右,计算可得仅早产儿就对婴儿培养箱的总需求量达24万左右。
我们估算全国目前婴儿培养箱的市场存量约为20万台,按照设备平均7年的寿命来算,每年报废设备约为3万台。加上目前医疗机构的设备基本处于第二代,未来将逐步被先进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产品所替代,并考虑到低体重儿、病危儿、新生儿体温复苏等对婴儿培养箱也存在需求,我们预计我国婴儿培养箱的的市场缺口近10万台左右,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行业逐步规范,值得长期关注
由于中国城乡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差异较大,盲目为儿童补充微量营养素,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反而会产生儿童身体“中毒”现象。儿童体内主要微量元素有铁、锌、铜,正常值为:铁:60-170ug/dl,锌:80-140ug/dl,铜:70-150ug/dl,这些元素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儿童健康,因此通过微量元素检测系统筛查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是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微量元素检测是体外诊断的一类,与近年来体外诊断的向上发展的势头相反,微量元素检测在政策负面影响下发展之路跌宕起伏。2013 年卫计委出台“非诊治需要不得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的通知,对儿童市场微量元素检测市场进行严格规范,导致微量元素检测市场受到巨大冲击。
婴童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产品单一、低端,竞争力较弱
我国婴童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生产线单一,且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国内产品主要分布在低端领域,例如婴儿保育设备领域,戴维医疗市场占有率约有40%,外资品牌如GE、阿童木等占比约30%;此外,微量元素检测领域也基本被国内厂商所占据,其中博晖创新占据了约59%的市场份额。
戴维医疗:婴儿保育设备龙头企业
博晖创新:儿童微量元素检测领军企业
行业展望: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
儿童医疗服务行业:迫在眉睫的供不应求
我国妇幼保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很多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例如由于收入低、压力大、诊疗难度大等原因,儿科医生纷纷逃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每家医院就有两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儿科医生人才流失严重。
截止到2014年,我国仅拥有儿童医院99家,在全国2.59万家各类医院中占比仅为0.038%,儿童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数量仅为0.5人;与此相对,美国每千名儿童拥有执业医师为1.6名,差距巨大。据估计我国在职儿科执业医师的缺口高达20万人,我国儿科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足。
而原本匮乏的儿科医疗资源也存在分布不均、城乡之间差距大的问题。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本科以上学历的儿科医生多集中在大城市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儿科,乡镇卫生院医生的本科学历占比不超过5%,甚至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没有儿科医生,由成人内科医生兼任儿科医生。总体来说,我国儿科医疗资源具有严重的供给不足、过载运行、地域分布不均等问题。
儿童的医疗需求旺盛,儿科门诊人次及占比逐年提高。从2000年以来,我国综合医院儿科门诊人次翻了近4倍,2014年高达2.07亿人次,2000-2014年CAGR为10.0%,儿童门诊总次数和在门诊中的占比均逐年上升。加上全面二胎政策每年释放的300万新生儿,儿科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儿科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
卫计委在2016年初发布《科技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将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督促共建院校率先开设儿科学本科专业,支持其他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但是,即使政策顺利执行,今年起有更多的医学院学生开始学习儿科专业,但在经过五年本科培养、三年规范化培养和三年专科培养之后,第一批学生正式上岗依然要到2027年以后,短期内仍难以解决儿科医生稀缺的问题。刚需迫在眉睫,而远水不解近渴。
妇产科医疗服务行业:高端需求难以满足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妇产科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孕产妇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1500/10万人,下降到了2013年的23.2/10万。但是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空间依然很大。但另一方面,承担了我国妇女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机构—妇幼保健院,近年来却面临了保健人员流动较大、政府投入不足、缺乏足够设施和设备、“重临床、轻保健”等问题。同时,随着全面二胎的实施,预计未来几年的新生儿数每年将增加300万左右,这直接导致妇产科的需求骤增,我国妇产科医疗保健工作将面临极大压力。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升、高净值客户的崛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女性往往希望一生仅有1-2次的生育过程能够更加舒适、安全,并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但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承担着全民基础医疗保健工作的责任,加上我国医疗资源稀缺、优质的三甲医院过载问题严重,传统的公立医院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满足高端、人性化的医学诊疗需求。
民营医院大发展时代到来
私立儿童、妇产科医院行业现状:发展迅速,但多而不强
行业现状:发展迅速,但多而不强
一方面,民营医院近几年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入院人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只相当于公立医院的12%、15%和22%,呈现一种多而不强的情形。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已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意识到妇幼诊疗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始布局妇幼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以绿景控股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正加速转型,已经处于中国私立妇产科医院龙头地位的和美医疗则开始了新一轮扩张,计划未来几年在一二线城市中新开五家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以其稳定的增长和刚性的需求赢得了社会资本的青睐。
和美医疗:备受追捧的中国妇产科医院第一股
和美医疗(1509.HK)是中国最大的高端妇产医疗集团,主要专注于为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的妇女及新生儿提供诊疗及预防保健服务。和美医疗在中国所有私立妇产专科医院集团中排名首位,2013年市场份额约13.0%,是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
公司在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7个大中城市拥有11 家医院,共566张营运病床。公司计划未来每年于一二线城市增加1-2个医院,即3年后医院数目由现在的11家增至最少20家。公司新开医院将采用轻资产模式营运,通过长期租用大楼运作,每间新医院设计及医疗设备等需要1.5-2亿元人民币,预期每家新医院一年左右即可达现金流平衡,2-3年时间即可盈利。
2014年专科医院贡献公司约96%的收入。公司2013、2014年业绩保持两位数增长,净利润增长高达119%和55%。但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羊年生孩并不吉祥,公司2015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小幅下滑。随着猴年的到来,生育需求料将得到释放,加上全面二胎政策实施每年将新增约300万生新生儿,我们预计和美医疗的业绩将在2016年开始迅速复苏。并且,目前公司床位利用率依然较低(60%-70%左右),提升空间较大,随着客户的增加,公司的利润率也有望稳步提升。
和美医疗成为中国仅有的50多家通过JCI认证的医疗机构之一。JCI认证主要针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已为50个国家4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了评审或认证服务。JCI认证是国际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具有标准严格、细节要求高等特点。通过JCI认证,和美医疗的品牌效应得到大幅增强。
公司将把IPO中筹得的13.9亿港元中的7.7亿用作北京、厦门、南京、杭州及重庆等地新医院的建设;剩余的资金中1.3亿港元将用作现有医院的设施升级,包括升级手术室设备、增购进口综合分娩床及提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设施等。新医院的建设将帮助和美医疗迅速开拓新的市场,设备升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行业展望:专科连锁和PPP模式值得期待
由于妇产科医院门槛较低、进入风险较小,近几年私立妇产专科医院迅速扩张,机构数目占比已高达90%。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13-2018年我国私立妇产医院的就诊量CAGR将达到21.1%,远高于公立妇产医院的7.5%,到2018年私立医院的就诊量占比将高达47%。
我国儿童医院问题更多在于如何填补巨大的供需缺口。儿科疾病起病急、症状模糊,加上患儿无法表达或表达不准确,儿科诊疗需要较高的硬件和技术水平,初期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提高了门槛。截至2014年底,我国儿童医院仅有99家,民营医院占比仅为30%,而且增速比较缓慢,2014年增速仅为3%。在儿科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儿童医院行业、增加儿科医疗供给,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
根据我们对婴童医疗产业中各个细分行业的梳理,多个子行业正在孕育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投资机遇,具体来说:
医疗服务篇。我们认为在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增强的背景下,妇产、儿童专科民营医院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妇产民营医院发展较快,数量占比已高达90%,未来就诊量增速有望超过20%,在行业竞争逐步加剧的背景下连锁化率有望提升,儿童民营医院壁垒较高,可借助PPP模式与公立医院展开合作,打开儿童医院蓝海市场。
重点公司推荐
济川药业:坚持大品种战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公司2015年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以中西医药、中药日化和中药保健为发展重点,2013年通过洪城股份借壳上市。在医药制造业2015年收入增速只有9.1%的背景下,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26.17%;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32.19%,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大品种支撑公司业绩,二线产品保障增长可持续
公司坚持大品种战略,公司拳头产品蒲地蓝2015年收入达16亿左右,是清热解毒领域中蒲地蓝的独家口服液剂型,方便儿童服用。此外,公司强大的销售能力还孕育了雷贝拉唑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两个收入达8.6亿和4.2亿的大品种,其中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儿童感冒用中成药领域的绝对龙头,受益政策扶持,招标环境好,未来高速增长可期。二线品种方面,以三拗片为主的呼吸类产品2015年实现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40.4%;以川芎清脑颗粒为主的心脑血管类产品2015年收入0.74亿元,同比增长15%。丰富的二线品种的储备保证了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
收购东科制药,迈出外延并购第一步
2014年末,公司完成了对东科制药70%股权的收购,迈出了外延式发展的第一步。东科生物产品线丰富,拥有覆盖了肿瘤、心血管、妇科等领域的37个品种,其中全国独家品种7个,独家剂型7个。东科制药之前采用的是招商模式,毛利率较低,并购后公司将采用较高毛利率的自营模式进行销售。目前东科制药营销并轨已基本完成,2016年有望开始发力。在迈出了外延并购第一步后,公司有望借助2014年4月公司成立的投资平台—上海济嘉投资有限公司,加快外延式扩张的步伐。
风险因素。并购整合风险,招标降价风险。
首次覆盖,“买入”评级。公司拥有多个亿元以上大品种,二线产品保证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外延并购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我们给予公司2016-2018年EPS 1.11/1.35/1.61元盈利预测,当前股价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21/17/14X,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16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3.3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葵花药业:儿童药行业翘楚,“品牌+销售”为发展保驾护航
业绩短期承压,不改长期发展逻辑。
公司业绩快报预计2015年营业收入30.35亿元,同比增长11.62%;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0.69%。净利润增幅低于收入端主要因为销售产品结构的调整,OEM业务拉低了公司毛利率,但同时公司可供并购标的范围也随之增加。长期看,公司发展逻辑依旧不改,强大的品牌效应、突出的销售能力、丰富的产品线和优秀的整合能力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儿童药行业翘楚,“小葵花”品牌家喻户晓。
公司儿童药2014年收入约11.5亿元,2010-2014年CAGR达22.3%。公司自2007年开始打造“小葵花”儿童药品牌,并于2012-2014连续3年进入“中国药品品牌榜”并被评为最受欢迎明星用药。公司儿童药产品丰富,旗下拥有儿童药产品超过20 多种,年销售规模过亿的品种3个,过千万的超过10个。其中“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公司儿童药中的主打产品,2014年收入近3亿,在OTC市场享有了较高美誉。
儿童药研发储备雄厚,奠定长期发展基础。
公司目前拥有超过70个儿童药批准文号,覆盖了儿童感冒、甲流、抗菌消炎、化痰止咳、健脾、助消化、止泻、维生素与矿物质、益智、小儿多动症等多个儿童常见疾病领域。2015年10月,公司作价2800万元受让中药六类新药“小儿蒿芩抗感颗粒”,进一步丰富公司儿童药研发储备。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将陆续推出20余种新品,新产品的上市奠定了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
风险因素。并购整合风险,药品事故风险,中药材成本上涨风险。
首次覆盖,“增持”评级。公司是儿童药行业翘楚,小葵花品牌家喻户晓,研发储备丰富,长期增长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015-2017年EPS 1.04/1.26/1.49元盈利预测,当前股价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34/28/24X,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16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44.1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山大华特:药品与服务协同,儿童大健康平台已现
达因药业四季度收入恢复,未来几年业务增长可期
由于2015年子公司达因药业取消“右旋糖酐铁”产品的代理,药品板块收入下滑15.19%,作为应对,达因药业加大了伊可新、盖笛欣等核心品种的市场营销及广告投入。受益于此,2015Q4单季度预计实现营收约2.5亿元,环比上升约67%。达因药业通过2015年产品的战略调整,加上新产品的陆续上市,结合二胎放开带来的儿科药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未来几年业绩增长可期。
产品储备丰富,销售渠道成熟
公司在研产品储备丰富。目前公司产品多潘立酮混悬液已收到临床批件,替比培南酯颗粒等11个品种处于排队审批状态。受益于政策红利,公司儿童药的审批速度有望加快。此外,公司经过近10年的儿童药推广,销售渠道已经成熟,目前已形成了OTC部门、学术推广部、商务部三者协同的销售架构。随着销售渠道向零售药店进一步下沉,公司产品有望在OTC 市场快速放量。
登上首都医疗航母,儿童健康平台已现
公司2015年通过参股北京首都医疗,向下游妇儿医疗服务领域迈出的历史性第一步,与公司现有儿童药主业形成明显的协同效应。投资入股北京市国资委成立的首都医疗,公司更是立足高端医疗服务市场,有望借助这一平台的儿科专家优势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学术推广能力,公司正打造儿童大健康领域最强的商业模式。
通策医疗:互联网助力“口腔医疗+辅助生殖”,未来前景可期
联手国内外医疗机构,掌握辅助生殖“技术+牌照”。
公司于2013年与波恩合作成立杭州波恩生殖技术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引入国际领先辅助技术,培育自己的专家技术人才和生殖管理团队;同时,公司利用获得授权的Bourn Hall品牌,与国内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重庆研究院合作建立辅助生殖中心,取得稀缺的辅助生殖牌照,积极开展辅助生殖业务。公司通过对“技术+牌照”行业核心资源的把握,将在辅助生殖的蓝海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利用存济网络医院,打造生殖健康平台。
公司通过并购取得存济网络医院。公司将利用该网络医院搭建平台导流,连接庞大的不孕患者和自己的生殖中心,并与第三方诊疗机构合作,为患者做IVF前检测,以提高辅助生殖治疗的效率。我们认为,公司通过这种患者导入、合理分工的模式,能够增加辅助生殖业务的服务量并提高辅助生殖业务的运行效率。
联手医学院,战略布局医生集团。
公司战略涉入医疗服务领域,在口腔、辅助生殖等领域已形成基础规模。预计未来公司将通过存济医学院和护理学院为中心,建立医生的科研、执业、教学体系,打造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为主线的医疗服务架构,真正实现医生价值的深度挖掘和自有体系内的流动,实现正反馈。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资料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