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最近共同完成了一项研究,证实人肠道菌群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和中风相关联。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组中风病人和一组健康人作为参试者,发现他们的肠道菌群存在重大的差异。健康参试者的肠道菌群中,合成类胡萝卜素所需的基因数明显高于中风病人,他们的血液中某种类胡萝卜素水平也更高。类胡萝卜素是一类抗氧化剂,对于对抗心绞痛和中风有显著功效。研究人员称,人体含有的细菌细胞数量是人细胞的10倍多,其中大多数细菌细胞是在肠道中发现的。除了我们的宿主基因组外,这些细菌含有大量的基因,它们一起被称作肠道宏基因组。而健康人肠道中高水平合成的类胡萝卜素,便成了肠道菌群中对抗中风风险的关键因素。当正常人肠道出现炎症、不适时,会影响肠道宏基因组,从而增加中风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研究病人的肠道菌群,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40岁以上人群里,有76.4%的人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腰围增粗、过度饮酒、吸烟等。这正是脑血管出血或缺血的潜在诱因,可能引发卒中(即“中风”)。
过去,中风一直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神经内科因卒中住院的病人里,超过1/3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秋冬季节更是发病高峰,这与天气变化和“金领”人群年末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有关。
发生卒中后的黄金救护时间是3~6小时内,可有效抢救脑细胞,减少疾病的伤害。高危患者家中应备上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等防治中风的药品。一旦出现脸部发麻、嘴角歪斜、单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赶紧通知家人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