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插艾”同样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但现在去只是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泯灭了很多节日传统。殊不知,“端午插艾”是具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古人认为,农历五岳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古人相信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艾草自古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艾草就是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此外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儿女节,系端午索,戴艾叶,无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在传统中,也有的端午习俗是佩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无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岑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戴在胸前,香气扑鼻。其中白芷具有祛风解表,燥湿通窍,消肿排脓的功效;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山奈具有温中散寒,化浊,行气,消肿止痛的功能;甘松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等等。我国端午节有戴香包的传统,据中外史书记载,戴香包与避瘟疫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时人们的避疫之物。
(信息整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