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药知识必学:附子

 


例一:

一个西医院放弃治疗的心衰濒死的老年女患者,出院回家后儿媳妇一面悲伤地为老人准备寿衣等事项,一面找到李可再试试。患者昏迷厥冷,脉已摸不到,血压无。李可处方用四逆汤变方3剂,附子用到45g,告诉家属若能活过来再找他。不识字的儿媳妇慌乱中将3剂药一起煎煮,半天内给婆婆灌了下去,3个小时后老人奇迹般的活过来了。李可见患者家人是当天来谢而不是3天后颇感意外,问明缘由后发现附子已用到135g,这对其震动极大,古代临床家著作中剂量就是不传之秘。患者全身衰竭、生死存亡之际,不以雷霆万钧之力斩关夺门、破阴回阳,不足以挽垂绝之生命。以后李可有意识地加大附子用量渐至200g,并注意用甘草来相佐制毒性大多回生有望。李可还问过老药工,附子大者1枚有多重,他们说大约50g。所以李可猜测当年张仲景用附子量决不是现在这么小。

 

例二:

有一个病人,是个高大的农民,没钱,吃饭都够呛,得了心肌炎也没有钱治,心脏巨大,压迫了整个胸腔。住进我弟子开的医院,病人嘴唇黑,脸上有雾气,脉搏快,喘,根本不能动。住进来以后,200克附子加麝香,隔一个小时加200克,加到750克附子,4天后醒了。医药费一千多元,我告诉弟子免了他的药费。

 

附子之用当今除李可外能有几人?有如此药效为何医者仍囿于药典之用量?如此大胆必有过人之处,然必有处于风口浪尖之嫌,木秀于林必遭大风。


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附子


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


不管你的表里内外,四肢关节,五官九窍,五脏六腑,不管哪一个地方,只要阳气不到位那就是病。


就是因为阳气不够啊,阳气应该周流全身啊,通过阳气的升降,来调节人体,使人的整体不受侵犯。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啊,就是浑元之气啊,就是脾气和肾气加起来那个元阳,你把阳气保护好就啥病也没有了。

-------李可

 

先生已经仙逝,然留下身后一片争议之声,各色言论层出不穷,然世人对于中医之刻薄可见之深之切,张仲景一生无过?李时珍一生无过?孙思邈一生无过?请以宽大之心来看待中医,其易者,其简单者,西医已尽治疗,然疑难杂症统统交与中医,为何仍如此刻薄?

 

先生素喜爱使用附子是有他的道理的。


附子,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而不生附侧经年独长而大者,天雄也。天雄、附子、乌头同出一物,乌喙云长三寸以上者为天雄是也。天雄是蜀人种附子而生出长者,或种附子而尽变成长者,即如种芋形状不一之类;天以体言,雄以用言,不杂于阴柔,不惑于邪乱者也。一名白幕,幕者,军旅行舍,喻天行健,自强不息之象也。主轻身健行,望见其雄武矣。若大风、寒湿痹证,及积聚邪气金疮,嫌于无阳者,乃得行险而不失其正。


乌头老阴之生育已竟者也,天雄孤阳之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乌头天雄之种,含阴包阳者也。老阴生育已竟者,其中空,以气为用。孤阳不能生育者,其中实,以精为用。气主发散,精主敛藏。发散者能外达腠理,敛藏者能内入筋骨。附子则兼备二气,内充实,外强健,且其物不假系属,以气相贯而生,故上下表理无乎不到。惟其中蓄二物之精,斯能兼擅二物之长,其用较二物为广尔。乌头之热力减于附子,而宣通之力较优,天雄为其力不旁溢,故其温补力更大而独能称雄也。今药局中所鬻之乌附子,其片大而且圆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较寻常附子稍重,盖因其力大而色亦稍变也。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但生者尤烈,如其群阴用事,汩没真阳,地加于天;仓猝暴症之肢冷肤清,脉微欲绝,或上吐下泻,澄澈不臭者,非生用不为功。而其他寒症之尚可缓缓图功者,则皆宜熟用较为驯良。惟此物善腐,市肆中皆是盐制之药,而又浸之水中,去净咸味,实则辛温气味,既一制于盐之咸,复再制于水之浸,久久炮制,真性几于尽失,故用明附片者,必以干姜、吴萸等相助为现,方有功用,独以钱许,其力甚缓。寿颐尝于临症之余,实地体验,附片二钱,尚不如桂枝三、五分之易于桴应,盖真性久已淘汰,所存者寡矣。是以苟遇大症,非用至一、二钱,不能有效,甚者必三、五钱,非敢孟浪从事,实缘物理之真,自有非此不可之势。若用生附,或兼用乌头、草乌,终嫌毒气太烈,非敢操必胜之券矣。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取附于母根旁的子根,洗净泥土,称为泥附子,筛分大小加工,附子生用发散,炮制后熟用则峻补。


盐附子:选取较大的泥附子洗净泥土,浸入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的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并体质变硬为止。


黑顺片:选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沸,捞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盐卤水液中,并加入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


白附片:选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至透心为度,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尝无辣感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药店中白附子和白附片是两个中药,审核处方时应加以注意。

 

附子是中医临床的一味要药、峻药和猛药。其药大辛大热,刚燥善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之阴证,皆可应用。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药性有温和热,二者虽属同但却有程度轻重之分。古人记载有“微热”“大温”等,微热即温,大温则热,是有不同。药有温有热不应混同。

 

附子是中药“药中四维”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功效之卓著。历代医家盛赞其回阳救逆、善温五脏之殊功。张仲景可谓善用附子之典范,在《伤寒论》中使用附子之方达到六分之一,为后世广为应用。张景岳在《本草正》中称其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本草汇言》更为具体: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参辈并行于十二经,以追复其失散之元阳;又能引麻黄、防风、杏仁辈发表开腠理,以驱散其在表之风寒;引当归、芍药、川芎辈入血分行血养血,以滋养其亏损之真阴。


人之生存,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立,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机而转。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阴阳学说,升降之理,阳降阴能升。为阳气宜通阳主阴从。立极之要阴阳之理也。阳气之于人体有其广泛影响,作用极其重要。心阳虚血就不能正常地运;脾阳虚水谷就不化;肝阳虚就不能正常地疏泄;肺阳虚宣降的功能就会失常;肾阳虚就可以导致浊阴凝闭。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治病立法应当以扶阳为核心。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附子配麻黄治疗肾经咳嗽,证见咳嗽腰背引痛,为肾受寒邪所致,麻黄散寒解表,附子温经助阳。麻解表附温经,麻附相配,一发一补,使表解而无损于阳。附子配干姜治泄泻,其以排便次多,粪便清稀为特征。湿胜则濡泄,内伤与脾虚有关,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附子配干姜温肾暖脾,力宏效速,《证治要决》谓“附子无干姜不热”。附子配石膏,治高热屡见奇效。二药一以制亢制炎而解热,一以强心扶阳而固本。附子配大黄治肾衰,表现为腰酸乏力,浮肿等,附子大黄寒热并用,温阳降浊,用治慢性肾衰、尿毒症效果显著,另治阿米巴痢疾亦是其功甚伟。附子配白术治肺心衰,表现为面色灰暗,心悸气喘,四肢清冷,下肢水肿,口唇紫绀等脾肾阳虚证。附子入心脾肾经,温肾阳气,白术补脾利水,附术合用,能温壮脾肾之阳气以祛水湿。附子配龙骨牡蛎,温阳与潜阳配伍,可以监制附子辛燥升浮之弊。治失眠、心悸、遗精甚验。附子配酸枣仁,可温阳和营,使温而不燥。可强心。伤寒之心衰必重用二药。


古人有言:桂附干姜,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况桂附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至极,足消僭上之阴气。阴气消尽,太空为之朗廓。近现代研究服用肉桂后脉搏会变弱,这就是肉桂导致了肝气郁陷。肉桂是一味敛降性中药,会导致肝气郁陷,阳气不能正常升发。此药伤阳耗阴很利害,药用肉桂会使得扶阳之药失去效力。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附子、乌头、天雄皆反。

 

附子在另一方面也有“终身视附子为蛇蝎”的医生。明《本草崇原》记载有:“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书本杂志上屡有滥用乌附而“杀人”之过。附子本身是有毒性的,是客观存在。但是可以通过炮制、配伍、剂量、煎煮等降低毒性。附子之偏,如用对证,正是医者求之不得之妙处。附子性热用在寒,然而寒热两极颇有形似之处,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附子救危,用在危急重症。难在当机立断,非有胆有识者不能。临床上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是医家共识。清末民初四川走出“火神派”,领军人物就是郑钦安。郑钦安师从名医刘沅,以善用附子为见长,治疗先以阴阳辨证,凡阴证概投以附姜之类,效如桴鼓之应。郑钦安因临证善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之药,量大而准,治愈不少群医束手之大症、重症,时人颂为“郑火神”名冠一时。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目前整个医药业普遍共识的是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后其毒性可减低百倍,故医者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另附子炮制的目的是降低乌头碱的含量,而治病的原因正是乌头碱的再次分解物,经炮制后作用大幅度降低。大辛大热方可祛大寒久寒,味厚属阴入脏,味薄属阳入腑。厚薄可用药量来调节,汉方之秘在于用量。所以炮制后的附子必用大量才能直入脏而散寒,治疗腑病可用炮附子,治脏病必用大量炮附子,然而这又不符合国家药典规定,超出用药范围,一旦出现纰漏医者难于自保,甚者有囹圄之难,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生附子药店少见,以个大,麻味重而明显,直入咽喉,口唇余热时间久者(可超过24小时)佳。

 

生附子冬种夏至采收,掘出三两天内不晒均会烂掉。所以采收后当天洗净入池浸胆以防腐。然后流水退胆数次,泡至内部淀粉糊化退胆即可,然后手工竹刀去皮切片,最后烘干后即为成品,以轻脆,色黄,略浮水者(浮水证明退胆比较干净彻底,不存在人工加重)佳。劣品一般都是大量浸胆而不退胆,为节省开支一般用机器去皮,机器去皮一般不彻底有残留外皮,最黑心的是用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等混合煮制附子,煮十分钟即可全部退皮,烘干前再次加胆巴汁泡。这种劣品沉水十分快速(加胆比较多),外观漂亮但是却含又大量剧毒与致癌物。

 

白附片传统加工方法是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反复蒸晒后去皮切片,外观晶莹剔透,用手掰断断面如玻璃断面一般,用口尝之有淡淡麻味而绝无咸、苦、涩味。现代方法是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工业蒸箱中高温高压蒸制一次,去皮切片而成。以身干片大,颜色均匀,半透明者佳。


黄附片传统加工方法是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并同甘草、栀子、红花、姜黄、牙皂等煮透心后,去皮切片而成,出产的黄附片黄澄透亮。现代方法是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片去皮切片在黄色颜料中蒸煮而成,成品不透。

 

黑附片传统加工方法是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切片,并拌上红糖菜油文火烤制而成。黑顺片一般不去皮,色泽红黄但透。现代方法是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切片,在黑色颜料中蒸煮而成。以身干片大,颜色均匀,皮黑褐色,油润有光泽者佳。

 

附子常见问题如下:


大量使用胆巴而不退胆:此类含胆巴量超出规范十数倍,入口苦有咸涩味,质重硬而有半透明光泽,这是药店最常见的黑顺片,往往被误认为是正品。化学物质胆巴俗称卤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氯化钠和金属离子。对胃有强烈腐蚀作用,镁离子被吸收后能抑制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具有毒性。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胀、腹泻,很多人认为的附子中毒实际是胆巴中毒的症状,即胃部烧灼感,腹泻。

 

含化工原料毒附子:焦亚硫酸钠、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有很大的毒性,可直接致癌。


非道地产地附子:地道产地为江油附子。附子、乌头并以蜀道者佳,余处力弱都不相似,江南来者全不堪用。江油地理属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气,故扶阳药效天下无双。唯亦因其与理气相关,故江油附子必自一阳生长到夏至药性方全,一过夏即又不能保存。全年只宜在七月一至三日之间掘出,过期数天不掘即会在地下烂掉。同是附子长于它地即往往无此特性,既可在其它月份种植又十分容易保存。想来是其形态与药性随而变异。


后记

中医死到中药手里,中药死到奸商手里。药农两只眼,药商一只眼,医师没有眼,中医存亡这不是危言耸听。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