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小儿积食危害多,“南昌制药”解困惑(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小儿积食

又叫“积滞”、“食积”,属疳积病。

积食,主要是指孩子吃得太多,食而不化,停滞中焦,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

积食的病位在脾胃,因病程的长短有别,病情的轻重差异悬殊,可分为胃积和脾积。

       胃积:是有形的积食,即积食在表,属于积食的第一阶段。
       孩子吃得太多,导致肚子膨闷胀饱,这种情况就属于积食在胃。此时,孩子会出现胃口下降,大便有臭鸡蛋味,有口臭,舌苔厚腻。
       脾积:是无形的、慢性的积食,即积食在里,属于积食的第二阶段。
       (1)孩子平常吃得并不多,但因为孩子的脾胃虚弱,水谷精微难以运化,而是积蓄在中焦,致脏腑肌表失养,形成了痰湿体质,这样的孩子也会出现厚苔,一般是白苔多,且齿痕舌多。
       (2)大多数家长不按照孩子的生理特点喂养,长期给孩子吃各种肥甘厚味,导致孩子的脾胃一伤再伤,长期食用甘肥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以上两种情况属于积食在脾,即积食已伤到脾。此时,孩子往往形体瘦弱,毛发稀黄,肚皮大而四肢瘦,胃口不佳,或者特别能吃却不吸收,容易腹泻,有口臭,舌苔厚。
小儿疳积(积食)的症状表现
       (1)小孩不好带养,吃、睡不好。动不动就爱哭闹、生气,时而出现烦躁或有不安之举。一直爱粘着人,搞得大人很累,自理能力差。
       (2)厌食,胃口不好,不主动吃饭,饭入口后久含不吞,一顿饭吃很长时间。或偏饮偏食,饥饱不均。
       (3)易生病,免疫力差,冷热自我调节能力差,动不动就感冒咳嗽。
       (4)消化功能不好,容易出现腹胀、大便秘结,或腹泻,肚皮较大。口气较重,小便短黄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易得蛔虫病。
       (5)睡不安宁,或难以入睡,睡时爱转身、爱趴着睡,睡中哭醒,或出现惊吓之举;眼眵较多,或手爱揉鼻孔。
       (6)生长不良,面色青黄瘦弱,甚至影响智力发育与身体生长。或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动作,如挤眉弄眼,揉鼻孔,嚼指咬牙,或爱吃些异样之物。
       (7)易出汗,自汗或盗汗。若因体弱,动则汗出。若因脏腑经络有伏邪,入睡汗多。
       (8)口渴与遗尿,或见尿如米泔水色。
       (9)易发热,或有较长时间的低热状,或容易夏季热。或潮热不断,也就是说有时间性的发热午后多见。


       积,有集、聚、存之意,是为潜伏、或为余邪未净留伏脏腑经络,病程迁延多变证。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脾肺则像是一对“母子”关系,母脏病变会影响到子脏,《脾胃论》有云:“脾虚肺最受病。”





咳嗽(食咳)
       积食导致咳嗽,积食日久,脾胃虚弱,则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如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发热(积热)
       小儿积食易引起发烧,这是因为吃的食物不能运化,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的体温就上去了。积食导致的小儿发热,称为“积热”。
       积热与感冒引起的发烧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体温高,常在37-38℃之间,孩子的精神正常,但胃口不好,对食物无明显兴趣,还有手足心热等症状。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和肺炎
       积食导致咳嗽和发热,长期不注意调理,或未及时干预治疗,则脾虚伤肺,水谷精微不为脏腑肌肤,易感风寒湿热之邪,渐而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甚至引发肺炎。
泄泻
       “风寒”、“暑湿”、“湿热”之邪相兼并存,交于胃肠,则会导致泄泻,即腹泻、拉肚子。
荨麻疹
       脾主四肢,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脾胃虚弱,湿热之邪内外交攻,则易郁于肌腠,出现荨麻疹等症。
贫血
       小儿积食导致脾胃虚弱,孩子容易偏食挑食厌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
肠道寄生虫病
       小儿脾胃虚弱,抵抗力低下,外加小儿卫生自理意识薄弱,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如蛔虫病。

       其实,小儿积食的危害还有很多,比如咽炎、惊啼、盗汗、头痛等。

专家建议
小儿积食及积食引起的变证,如何防治?

        小儿疳积的病位在脾胃,所以防治小儿积食以及积食引起的变证,就应“健胃、消食、去积、驱虫”。

        “南昌牌”小儿疳积糖,由独脚金、葫芦茶、槟榔、苦楝皮四味中药配伍而成,既能治疗食积、虫积,又能调理脾胃,攻补兼顾,祛邪而不伤正,四效合一,从根本上防治儿童厌食、肠道寄生虫、营养失衡或营养不良等病症。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