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就快到了,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不少市民都愿意利用国庆假期出游。但是台风“鲇鱼”却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鲇鱼”登陆后将与南下的冷空气结合,给华南10省市带来大范围强降雨。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冷空气的到来,10月以后渐入深秋,气温逐渐下降,“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了疾病。
到底怎样才能冻出健康?学会“挨冻”的正确姿势,远离疾病侵袭。
虽说春捂春秋冻有其道理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它
下面就随呼吸君看看哪些人不能秋“冻”
▼
心血管病人
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输送到身体内部,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胃溃疡患者
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
脑血管病人
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慢阻肺病人
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关节炎病人
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寒性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病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4个部位要捂好
▼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我国南北秋季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有些人即使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之际,仍恪守秋冻的信念,结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所以,为了国庆节假玩儿得嗨,一定要“冻”好来哦!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