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里都备有药箱,遇上头痛感冒等小病,找几片对症的药吃下去,比较方便,省得去药店,甚至到医院排队,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把自己的疾病给治愈了。但是,药箱里的药若长时间不用,一不留神就过期了,又该怎么办呢?
国家规定所有的药品都要标明有效期或失效期,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即为过期药品。
过期药品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过期药品不但贻误治疗时机,其降解产物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维生素C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而氧化后的VC对人体有害;磺胺类、青霉素类药品过期,则容易引发过敏和休克;药品存放的温度不能达标,药品自身可能分解出一些有害杂质,这些杂质对人体容易造成一定危害;冲剂、蜜丸等加入赋型剂的药品,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霉变,滋生细菌,而这种霉变是用肉眼难以识辨的。二是一些不法商贩从居民手中收购过期药品,改头换面通过非法渠道销售到农村等边远地区卫生所、药店和无证诊所,再次流进患者手中,严重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并且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三是污染环境。家庭处理过期药品大部分是当作生活垃圾扔掉,不做任何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过期的抗菌药不宜服用。药品超过有效期,其药效无法保证,尤其是抗菌类药物,有可能变质,如不慎使用,不仅疗效降低,延误病情,还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导致中毒。家中抗生素类药品不宜存放过多,使用前应特别注意药品的有效期,已过期的药品要及时处理,不宜使用。
拆封过的药品,在有效期内照样会“就是安全的么?不一定。这是因为,有些药品内不含防腐剂,拆封后若保存不当,药品受潮或受到细菌侵入,同样有可能导致药品的变性、变质,使用后对人体产生危害。
我们日常生活中家中药箱保存的药品基本是:片剂、胶囊、胶丸、丸剂、颗粒等几大类。衡量药品能否再用,除了保质期外,对于片剂,要看它是否有变色、发霉、出现药片松散粘连的现象;胶囊或胶丸则看是否出现软化、破裂、漏油,是否有异味或粘在一起;颗粒剂包装看是否密封,是否有结块、潮解、虫蛀或散发霉味;蜜丸的蜡壳则看是否破裂,药丸有无光泽,是否有霉变异味或酸败异味;栓剂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时,也要及时处理;糖浆剂或水剂,要对光检查是否出现絮状物、沉淀物,是否变色、结晶或起泡等。一旦药品出现上述情况,则不应再用了。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但是,高达73.6%的家庭却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条件,更有至少八成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
“一扔了之”可以彻底解决家中的过期药品,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百害无一利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随意丢弃的过期药品,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回收。卖给收药的药贩子呢?这样做更是错误的。过期药品有偿卖给回收药品的摊点或药贩子,过期药品若最终回流到市场,有可能因药品分解造成二次伤害。
那么,我该如何处理过期药品呢?
对于过期药品,若无回收点,暂时可在家中操作的办法有:将药片剥离出铝箔,或倒出药瓶,碾碎处理;把胶囊外壳剪碎后再做处理;粉剂、散剂或冲剂,可从破坏后的包装中倾出,切记要破坏原包装后再收集处理;溶液剂可用水稀释后,倒入马桶冲掉。药瓶也要正确处理:塑料药瓶可用尖锐品刺破,使其不能再利用;玻璃瓶应撕去标签后,用水清洗,分离瓶盖后,作为玻璃瓶回收;清理出来的少量药片、胶囊、散剂或粉剂的固体,应作为有毒化学垃圾进行处理,确保不污染环境。
最后提醒朋友们:安全用药一定要合理购药、药品最好随用随买,并定期清理家中的小药箱。
“到底是中医毁了中药,还是中药毁了中医”的争论似乎越来越有了清晰的责任,中医教育确存在着一些待改进的地方,但是中药尤其是中药材的质量对中医疗效的影响看来是真实的。中医水平再高,中药的药效果很差,最终的结果是中医药效果差,根源是中药质量把中医给耽误了。
在绿色健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的土地就那么多,所带给我们的中药材也就那么多,中药材的价格随着需求的增加以过山车的速度上涨,商人们追求利益没有错误,但是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来博取利益。
药材出口成了很多商人和企业追逐的目标,为了迎合人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我们按照人家的要求种植、加工这都没有错误,产品卖给人家,换取了外汇,博取了利益,取得了成功!
问题是,你把优质的中药材都出口了,卖给外国人了,留下来的是什么?还有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在药材中掺杂使假的商人与企业你们的社会责任还在么?那些劣质中药材生产的中成药销售对象是我们所有的国人,中药饮片是我们所有的病人,也许就有你、我!难道不是这样么?
能不能放弃些眼前利益,为我们的中药做点实际的事情呢?值得们深思!
了解儿童先心病义诊筛查、免费唇腭裂活动、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了解更多专家信息、了解更多中药种植高端技术信息请登录www.jryyzx.com,要快速了解医药技术帮扶、高端医疗服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或微博。
了解中药材种植方面有更多的拓展,持续关注中药材种植信息,请及时关注我们!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