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全国高血压日 | 移动医疗服务高血压患者是种什么体验?

人类对血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从18世纪首次测量动物的血压,到后来人类发现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再到现在各国重视起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以及新兴的移动医疗产业,人类和高血压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李建平教授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胡大清主任与我们谈谈移动医疗,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贴身“大白”,怎样帮助我们“管教”高血压这个“老对手”吧。
(以下内容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李建平教授
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胡大清主任署名发布)

帮你分析10年冠心病风险,
你还敢只盯着血压看吗?

如今让移动医疗火热的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方便智能。以前多数患者只盯着血压数值看,当新诊断为高血压时,患者血压数值可能刚刚过140/90mmHg,经常不以为然。殊不知自己可能还合并其它危险因素,更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风险等级。

现在移动医疗使患者在手机上就可看到自己未来10年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评分,预测方法也非常方便,根据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服用降压药血糖是否有高血脂这几项即可。其实,这是为了提醒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值还应控制自己合并的危险因素,例如吸烟、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早发心脏病家族史等。研究显示,我国九成以上高血压患者都合并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

另外,建议去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拿着风险测试结果给医生看,这样不仅让医生对你的情况一目了然、诊治准确,更节省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贴身提醒:
定期量血压,尽早达标

血压达标是高血压患者的“硬指标”,如果血压未达标,心血管风险将增加2倍以上[1]。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定时量血压,很多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别说时刻履行这个“硬指标”了。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有4.2%[2]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或是微信公众号都有提醒量血压和记录血压值的功能。当你的血压未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时,这些“智能软件”会建议你尽快看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早达标。
如果看医生时,向医生展示你近期的血压记录情况,相信对医生制定你的治疗方案会大有帮助。

记录和分析摄盐情况,
全方位“管教”

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高血压钠盐的摄入存在密切关联。一项纳入2,436名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24小时钠摄入量每增加100mmol,冠心病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上升56%、36%及22%[3]。所以,“降压”“限盐”是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关键。

数据显示,全球超过99%的成人钠摄入量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每天2g)。因此,随时随地用手机记录自己的摄盐情况便至关重要,软件会提醒你每天摄盐量应控制在6g以内,也会统计和分析你的摄盐情况。

总结

说到底高血压的治疗,除了用对药,更需要控制风险因素尽早达标限盐,长期全方位的“管教”必不可少。高血压风险管理工程(简称HUB项目)将这几点巧妙结合起来,患者只要关注并绑定“高血压风险管理工程”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最近一次10年冠心病风险筛查报告,并可记录每天早晚的血压值和查看七天内血压数据表格,还可记录每天的服药摄盐情况。此外,公众号定期推送的高血压科普知识,为患者提供了全面权威的血压管理资讯。该项目的启动和普及,不仅是患者的“贴身管家”,还是医生的诊断“小助手”,既帮助患者良好地控制血压和风险因素,还使医生能全面了解该患者近期血压管理情况,以便更准确地调整治疗方案。



相信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随时记录和分析的数据也帮助医生能全方位了解患者长期以来的治疗情况,而不是在就诊时某个时间点的情况。移动医疗跟云平台和大数据紧密结合是将来发展的趋势,患者的诊治情况会分享在云平台之中,全国多家医院云平台的联合和数据共享,使患者无论在哪就医,医生都可获得患者个体化的数据。大数据的汇总,将使高血压领域的研究获得大样本量,使研究更精准和贴近真实世界。

Reference

[1]王薇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04;43(10):730-4
[2] Sarah Lewington, Ben Lacey, Robert Clarke, et al. The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hina.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4, 2016.
[3] 方宁远, 钠盐与心血管危害:不仅仅是血压, 诺华心见解微信号, 2015-12-07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