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2017年,工艺核查风起,药企好自为之!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6年的医药行业可谓灾难连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等政策的展开,给企业造成不小困扰。然而,最为严重的是,一场以药品生产工艺核查为由的风暴突然席卷而来,一时间,整个医药行业风声鹤唳,惶恐不安。


该来的始终是会来,不难猜测,2017年,在药品生产工艺的飞检将频频上演之下,药企如同风暴中的小草,处境岌岌可危。无论如何,药企还是做好准备,万不可再心存侥幸,自求多福,在审判中呼声!


善意提醒 减小损失


2016年8月11日,CFDA发布了《关于开展药品生产工艺核对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时间于9月10日截止,要求企业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这意味着,目前已经上市的药品,不论是中药、化药还是生物药,口服药还是制剂,国产药、原研药还是进口药,都必须进行自查,并接受CFDA飞检。


CFDA明确于2016年11月1日起展开飞行检查,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在产品种生产工艺的研究验证、提交补充申请等相关工作,其他暂不生产品种应于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述工作;未按时完成者,将被停止生产。


此文的正式发布与实施,势必将掀起一场药品制造领域因工艺不一致引起的一连串不合规淘汰赛的大风波。一时间,整个医药行业诚惶诚恐,企业坐立不安。        

          

CFDA此意不难推敲,其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在于加强监管力度,并完善监管依据,提高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另外,此举是给制药企业一个机会来修改备案工艺使之与实际生产工艺一致;再者,CFDA也在收集补充自己不全或遗失的档案和数据(很多老产品最早的注册资料在卫生部转给药监局时资料档案就已经遗失不齐)。


回过头看,长期以来,因为我国医药产业在过去的很长的时期内从研发、生产到市场销售监管极其不力,新药研发过程中无论是药理数据,原料合成或提取工艺,制剂工艺数据还是临床试验数据等造假造假普遍,之前轰动业内的银杏叶、白天鹅事件的上演,便是最好的例证。


更有某些企业,仅仅是实验室或小试工艺就报到药监局注册部门,甚至是胡诌一个工艺就报批,而到现场核查时,便从市场上买一些竞争对手产品回来换包装后,以此迎接现场检查和送检,药品批文和生产批件下发后根本无法大生产出合格产品,此时,若用成品检验指标来倒推生产配方与工艺,试问一下,如此生产出来的产品该如何保证安全性及有效性?


此次CFDA重拳之下,在为制药界生产乱象踩了急刹车的同时,实际上也是给了药企“一条活路”。试想一下,如果CFDA不提醒企业进行自查,待到2017年,飞检一定会用企业备案的工艺来检查,如此一来,按照现行的法律,无需猜测,全国绝大部分药厂生产的药品都会被判定是劣药,甚至是假药。


倘若CFDA此次借药品生产工艺核查为由而痛下杀手,并且进行大范围的清理,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整个医药行业因此遭受劫难的同时,届时大部分劣药、假药势必同时浮出水面,并在全国曝光。此等情况,让CFDA情何以堪?其面子又往哪搁?


所以这一次CFDA再一次使用了包含“中国特色”思想的手法,给所有企业一次修改注册工艺,改过自新的机会。药企修改完成后,CFDA按照新的工艺来检查,届时出现违规数量必然相较而言,必然大为减少,既让工作正常开展,又让CFDA有台阶下,同时避免企业出现大片死亡的惨象,一箭三雕,皆大欢喜。


双方协力 共解难题


药品工艺核查的突然袭来,很多药企短时间内难以防范,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企业某些药品生产工艺相关资料已沉睡多年甚至遗失,在此情况下,将给核查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并且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


在笔者看来,一些企业老药的资料不见了,不见得是件坏事,这些老药的注册资料以前是在卫生部,转移到药监局后大批注册档案也是不见了,这也是这次CFDA搞这个的目的之一,就按照目前企业生产的工艺直接准备资料一步到位,前提是该产品安全有效,对于多品种的企业工艺资料准备顺序一定是以常年生产的品种排第一,然后准备偶尔生产的品种,最后是长年未生产的产品。


可以肯定的是,CDE和省局注册处准备好了接收企业这次工艺核查补充申请,在此情况下,有人担心,或会引发出如同药品审批的大塞车,但实际上,既然核查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釜底抽薪下,CFDA必是有备而来。


此次核查工作的开展,国家采用“双轨并行”的方法,分成两条线并会分级授权到省级药监局进行实施与执行;一条线是新药审批和工艺核准。此项举措的实施,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令整个工作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避免核查时出现“大塞车”的窘境。


尽管核查动作紧张,但实际上对于核查的内容对制剂企业来讲问题不大,毕竟制剂的生产是个物理过程,只要确认现在的工艺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足够的、是提升的,就没有多大问题,企业要花的时间和金钱不会太多,成功率也会很高。但是对于原料药就会很麻烦,因为原料药是一个化学过程,工艺改变自然会导致分子结构、杂质成分和晶型等不同和变化,这一切都要验证和分析,还要做结构验证等,这样做起来时间和金钱将会花费巨大,成功率还大大降低。


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企业还纠结如实申报了现行生产工艺一旦与原注册工艺不一致,这就不是等于自己在证明自己有罪,不打自招?这是大多企业最为担心之处;不仅如此,万一按照实际生产工艺报了而没被批准怎么办?审评要求重新做临床试验又当如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仍需要CFDA与企业共同思考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心存侥幸 恐会溺死


药品生产工艺核查风暴已然吹起,2017年必然会掀起更大的风浪,毋庸置疑,大风之下,工艺核查与监管一定会越来越严。结合GMP的核心精髓,其意就是“写下你要做的,做好你所写的,记下你所做的”“过程零缺陷,结果零缺陷”“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最后成品检验出来的”。所以,有关工艺核查的飞行检查必将会从2017年开始,并且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毋庸置疑,大风之下,制药企业再次被推到悬崖边上。不过,从全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核查更多的是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通过一致性评价和这次的工艺核查,帮助企业提升了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为企业主敲响了警钟,毕竟偷鸡摸狗的行为犯罪成本是极其高的,并且得不偿失;其次,通过这次工艺核查也使得通过工艺核准的企业(是实实在在,不是造假通过的)踏踏实实的生产经营,不用天天提心吊胆。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一致性评价和工艺核查层层加码,逐渐淘汰不良企业,扭转医药产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有利于认真做药的企业快速发展,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提高整个行业制药水准,最终利于国内药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自2015年以来,医药行业政策洪流一浪接着一浪,“洗牌”显然成为行业的趋势。而此次生产工艺更似一把利剑直指药企咽喉,加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展开,更是加速了这一洗牌的进程。随着2017年飞行检查的常态化,必然有不少企业关门大吉。


该来始终是要来,毕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如今,医改已经进入攻坚期,与之相关的政策已经摆在台桌上。无论是一致性评价还是工艺核查,企业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老老实实准备!并且成立专业团队,根据自查结果开展充分的研究验证工作,做好一切资料的准备工作,但是暂不上报,等待大部队一起,绝不做“出头鸟”,否则容易被打靶。


药品生产工艺核查文件的下发是国家给企业一次自我救赎机会,同样是也最后一次机会。此前,国家已经给了三次机会,一次是地标转国标,另一次是2007年的新注册管理办法,而这一次,绝对是最后一次给予企业从良的机会。因此,没有抓住前两次机会的企业,这一次千万不要再错过上岸的机会,倘若仍置若罔闻,则很容易“溺死”水中。


内容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作者:杨涛

医药地方台

微信号:yiyaoguanchajia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