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野生药材稀缺、原材料价格飙升 “中医毁于中药之困”如何破解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山东实成医药》即可!



中药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但近年来野生药材产量受限,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中医毁于中药”说法常被提及。就在不久前,酝酿30年的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典正式诞生,并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出台。

 

2015年,我国中药总产值达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8.55%,去年中药出口额达37.2亿美元。中药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但近年来野生药材产量受限,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中医毁于中药”说法常被提及。就在不久前,酝酿30年的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典正式诞生,并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出台。法典出台会否改善现状?中药发展尴尬境遇如何破解?怎样科学、可持续地发展中医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多方专家。

 

 “中医毁于中药”之说从何论起

 

  中医药学堪称中医发展中的精髓。我国首部中医药典《神农本草经》中,清晰地对365种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介绍。中医药学对人本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皮毛筋骨的认识,早已成为一种系统和精道,至今为人类受用不尽。可近年来,“中医毁于中药”之说不绝于耳,为何会有这一说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说,“中医毁于中药”虽不至于此,但中药困境影响中医发展,却并非耸人听闻。专家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当前中药发展的主要阻碍大致分为三点,野生药材稀缺、中药原材料持续上涨、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污染。

 

  野生药材稀缺,导致年轻一代中医们未看到实物,更不了解加工方式方法,经典方由此失传。王庆其举例,本草纲目中“术类”有白术、苍术、毛术、冬术等多个品种,它们都具祛湿补脾功效,可随着野生药材日渐难觅,目前临床上大多仅能见到白术、苍术两种,论及加工方式,也只剩下炒白术的单一方法。

 

  中药材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药企、医疗机构囿于价格限制,难以获取最佳药材。从事中药采购销售20余年的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执业中药师张兴明举例,2010年,白芨(原材料)价格已达70元/千克,而今价格更是升至800-1200元/千克;诸多原材料价格飙升,饮片价格更是翻上一倍。市场上日本、韩国等药材进口国,常以高价购得药材,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品质更胜一筹无可厚非。

 

  中药困境导致中医疗效打折扣

 

  业内专家指出,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的中医发展十分迅速,瓜分市场趋势明显,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压力重重。王庆其说,中医药的应用,两大环节不可或缺,即识病、遣药。识病指的是医生医疗水平、悟性与行医态度等,遣药则相对复杂,这其中既包括药农栽培、收购,还涵盖工人管理、加工、炮制,更离不开医生的辨证给药。那么,中药的发展何以会反过来影响到中医?

 

  首先,中药污染引发的毒副作用,会影响到中医疗效。所谓“是药三分毒”,去年一项针对全国300余家医院住院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草药、中成药引起的肝损伤大概占了三成左右,这其中,尤其以草药引发肝损伤病情更加复杂。业内人士同时透露,我国中药材农药、重金属两项指标在出口过程中堪称两大“拦路虎”,污染问题造成了中医疗效打了折扣,影响中医发展。

 

  其次,部分药材缺失导致中医经典方流失。申城三级医院一位中医科医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门诊常有患者带着日本、韩国代购来的药物到诊室,说外国中药效果就是更胜一筹;我们做中医的,听来相当痛心。”随着一批价高的中药材应用萎缩,若干年后以这些药材组成的经典方,可能将消失殆尽;鲜石斛、鲜生地等野生药材难觅踪影,相关药方应用也几乎仅存在于古籍之中。

 

  法典规范栽种环节或可缓解供需

 

  改善中医药发展现状,酝酿30年的《中医药法》出台。法典中强调: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同时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所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1000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与烂木头无异。王庆其认为,立法将可改变当前中药材加工欠缺规范的现状。道地的药材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司岁备物”,也即遵循中药材自然生长规律、生长周期。张兴明进一步阐述:时下,不少中药材已实行人工种植,但药农缺乏基本栽培、加工知识,导致原材料人为被浪费,供需矛盾引发价格上涨。以鲜当归为例,保持干燥方可达到药效,有的药农加工环节没有做到干燥,导致药材品质不合格,无奈退货。规范养殖、加工技术,将可从根本上改善现状,提升人工种植水准,由此解决供需矛盾。

 

  《中医药法》还明文规定:针对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农药超标的问题,必须严格管理农药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医药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等。业内专家透露,目前我国中药材农药、重金属污染成为主要隐患,出口时农药、重金属指标“超标”成为一大拦路虎,出台规定管理中药材的农药使用,非但能保障患者权益、提升临床疗效,还可提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振兴中医药事业仅靠规范还不够

 

  多位专家表示,鼓励中医药继承发展,仅局限在中医领域规范还不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作为原材料的中药材,属于农作物范畴,栽培、种植等由农业部管辖;中医药技术应用则归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业内人士表示,前者从市场需求来看,鼓励以数量为主推广种植;后者从临床疗效来看,更侧重质量。

 

  数量与质量想要兼得,还应另辟蹊径。王庆其建议,合理定价,还需从机制上调整,实现统一管理、合理定价,同时对中药应用还应给予一定补偿机制,以此确保药材在中药方中的应用。从长远来看,对一些不可再生的中医药资源,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找寻可替代资源则是关键步骤。专家表示,中药材的相关成分、配比等亟待找到更精准答案;关键要素被发现后,不可再生资源就能实现可复制生产,中药材紧缺瓶颈便可迎刃而解。

 

  继承、发扬中医经典方,当前不少中医医疗机构已通过名中医工作室、拜师传人等途径,力图最大限度保存珍贵中医药方。不过经典方既要传承、更要强化法律保护意识。追溯历史,日本在我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高达上亿美元。业内专家同时建议,在规范种植、定价、应用等源头之时,与时俱进强化经典方知识保护意识,既可规范国内市场,也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这将对振兴中医药事业作出实质性贡献。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