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西药一样有着两面性,既能防病治病,服用不当也会损害身体。不过,仍有不少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从而乱服中药,往往让身体受到伤害。中药用对了才有用,以下就为大家盘点了五种常见且有毒性的中药。
含有雄黄的中成药不少,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砒枣散等。雄黄也是有毒的,它遇热后可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中毒后可引起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严重者会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接触还会引起皮肤过敏,出现丘疹、疱疹、痤疮样皮疹等。因此,雄黄的临床常用量为0.05~0.1克,多入丸散用。孕妇禁用。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都属于乌头类药物,很多中成药,如舒筋活络丸、活络丹、追风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正天丸等都有它的踪影。乌头类药物的毒性主要来自有毒成分乌头碱,一般中毒量为0.2毫克,致死量为2~4毫克,中毒后主要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很多人都吃过杏仁,但这种杏仁多是甜杏仁,一定要与作为药用的苦杏仁区别开来。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对咳嗽、痰多、喘息等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它有小毒,临床常用量为5~15克。苦杏仁的毒性主要来自于苦杏仁苷水解释放出的氢氰酸,这种物质可以阻断细胞的呼吸链,每100克苦杏仁可以分解释放出氢氰酸100~250毫克,而60毫克氢氰酸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蜈蚣具有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湿顽痹、偏头痛等症,很多患有风湿病和关节炎的人都喜欢用蜈蚣泡酒的偏方来治病,虽然有一定疗效,但蜈蚣毕竟是有毒的,药用剂量一般为3~5克,且泡制前一定要向医生咨询,不要自己擅自泡制。孕妇禁用。
朱砂具有安神、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等症,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丸、苏合香丸、人参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牛黄至宝丹、牛黄千金散、牛黄镇惊丸、紫雪丹、大活络丹等常见中成药中都含有朱砂。但是因朱砂含汞,服用过量易致汞中毒,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口腔黏膜充血、牙龈肿胀溃疡、少尿、蛋白尿等。民间认为它可以辟邪,一些民俗挂件与饰品中常可见到它的身影,但注意不要让孩子触碰这些饰品,更不要误入口中。
《神农本草经》就根据药物有无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延年益寿药,无毒;中品为防疾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药量而定;下品为治病预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甚至死亡。而且我们都说“是药三分毒”,而在此不要错误的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是有毒的,它的正确解释是药物是具有寒热温凉某种偏性。
“小毒”指有一定毒性,约有70种。这类药治疗量与中毒量差距较大,只有在过量或使用不当时可能出现毒副作用,如临床常用于止咳平喘的苦杏仁和祛寒除湿的艾叶等。
“有毒”也称常毒,约有90种。这类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应注意用法和剂量,如制川乌、制附子、苍耳子、朱砂等。
“大毒”是指毒性剧烈,约有30种。这类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如雷公藤、马钱子等。
“极毒”也称剧毒,约有10种。这类药毒性剧烈,生品常用量很小或不宜内服,如砒石、生川乌、生草乌等。
自古以来,许多医学家均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当代研究也证实部分有毒、大毒或剧毒药确能攻克一些疑难重症。如砒霜提取物质能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附子等药物制成的“四逆汤”能散寒止痛。
尽管如此,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使用有毒性的药物前,一定要与医生沟通。首先,不建议自行选用有毒中药自制药酒或加工丸散。其次,尽量不要超量用药,不宜连续长时间用药。有的人长期误用3克制川乌,也造成过严重的中毒反应。再次,必须合理选用炮制加工过的药物,严禁生品入药。最后,对乌头类,如川乌、草乌、附子等药物,应遵医嘱先煎、久煎,有的甚至要久煎2小时以上。
文章来源:99健康网
原标题:苦杏仁要认清防误食 常见五种中药有毒性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