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药煎煮学问多,煎煮不当出差错

响应2015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分享安全用药知识,本文来源宝葫芦娃。

一些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平时习惯通过服用中药治疗疾病,如今,很多医院都可以为病人代煎中药,然而有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还是喜欢自己煎煮中药。由于 家里没有煎中药的器具,很多网友会选择用不锈钢等金属器具煎煮中药;有不少网友从医院或药店买来中药饮片后,在煎煮之前嫌其“脏”,为了除去上面的污垢、 尘土等物,会选择反复用水淘洗;多数网友以为中药煎煮越浓,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


专家指出

首先煎药器具的选用,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黄铜锅、铝锅。因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其次,煎药的加水量在第一次煎煮时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时以超过药材表面3厘米为 准。对于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强火(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弱火(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同时,煎煮时间主要根据 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 钟,第二煎30-40分钟。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



先煎:

入汤剂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应先煎一定时间后,再纳入其余药物同煎。

后下: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入汤剂时,宜后下微煎。不必入煎(如大黄、番泻叶用于泻下通便)。

包煎:

有些中药有毛可能对咽喉有刺激性,有些细小、质轻的中药如蒲黄等容易漂浮水面不便煎煮,或者有些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直接入水煎煮,则易糊锅(如车前子),入汤剂时都应用纱布包裹入煎煮。

另煎:

部分贵重药材与他药同用时,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的药渣吸附,造成贵重药材的浪费。

烊化:

胶类药材(如阿胶等)与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既造成浪费,又影响其他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因此应单独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兑服。

冲服:

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等)、液体类药(如蜂蜜、饴糖等)及羚羊角、沉香等加水磨取的药汁,不宜入煎,应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




专家强调

拿到药材后不必过度清洗,但在煎药前要加以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好。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