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天气逐渐变冷,人们都喜欢窝在家里不喜欢出门。很多人在冬天也经常会出现犯困,四肢无力?经常觉得皮肤干燥?从室外回来进入房间总觉得像蒸笼一样,特别的闷热,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其实,这些都是冬季经常会出现的现象。那么,我们怎么改善,养好身体,以旺盛的精力迎接明年春天的到来呢?下面为你介绍一些冬季养生秘笈,让你安全过冬,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天时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轮替。人也随着四季的轮替而变化,有幼、青、中、老四个不同人生阶段。所以人与自然都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们脉搏也出现春弦,夏洪,秋至,冬石的现象。从传统中医理论来说,夏天天热,血管扩张,血压偏低,脉搏浮大。冬天天冷,血管收缩,血压偏高,脉搏见沉。冬天是一年当中的静止时期,万物收藏,对人来说,冬天也是人们的休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消耗相对减少。《黄帝内经》也早就有夏病冬治的说法,因此,冬天是养生保健最佳时期。那么,冬季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呢?
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主要有:食物养生、精神养生、起居养生和疾病的预防。
食物 · 养生
《四时调摄笺》云:“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中医认为冬季饮食养生应“少食咸,多吃苦”。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
应多吃温热食物,如板栗、大枣、核桃仁、南瓜、葱、生姜、大蒜等;多吃一些润肺,滋阴,补液,生津的水果、蔬菜、豆类等食物,例如西红柿、梨、萝卜、大枣、银耳、莲子等。少食辛辣,以改善肝脏功效,增长抗病能力。
精神 · 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把阳气藏起来,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远离焦躁。保持身心的平静,减少张扬,养精蓄锐。
冬季天气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心理上的调节,正确把握本身,学会自行解脱,自我放松。
起居 · 养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和煦,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但是忌暴暖、多度烘烤。外出时应注重手、足、头面的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疾病 · 预防
冬季气温变幻莫测,是感冒多发季节。例如:鼻塞、口干舌燥、咳嗽、发烧、及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特别是小儿、老年人、体弱及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患者更加容易再次发作。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特别提示:冬季天气寒冷,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室温以18℃~25℃最合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室内温度过高,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室内温度过低,人体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暖。冬季人体还要特别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颈部、背部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