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如病毒或细菌等所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是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一般以婴幼儿多见。
1、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较成年人的短而狭窄、黏膜薄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为缺少弹力组织,所以支撑作用差,又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气管管壁上的纤毛运动较差而对气道内痰液,异物等的清除力较差。
2、婴幼儿一旦患呼吸道感染易致气管的堵塞而发生呼吸困难。
3、婴幼儿的肺泡数量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肺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发生感染。
4、肺部感染时,因黏液堵塞易引起间质性炎症和肺气肿,肺不张。
5、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胸;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肺不能充分扩张,通气和换气,易发生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
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从干咳到痰多,渐渐加重,有的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及腹泻。
呼吸次数稍增快,咽部充血,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干、湿罗音。特别是婴儿在有湿疹的情况下容易有哮鸣音并伴有喘息,多发展为哮喘。
由于宝宝们体质不同,患病时的情况不一样,所治疗方案和病程也会有所不同,病程一般为20天左右。
一般治疗:婴儿需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对症治疗:用药原则:祛痰止咳类+抗生素
控制感染:如为细菌感染遵医嘱服用抗菌药: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如无明确细菌感染情况或混合感染可用或加用利巴韦林或α-干扰素。
止咳祛痰: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如异丙嗪及氯丙嗪,应注意避免药物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运动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解痉:伴哮喘时可口服氨茶碱,舒喘灵,严重时加用强的松。
1、止咳平喘:在缓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如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2、外贴药:很多婴幼儿患病后,长期服药可带来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外贴中药安全,方便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祛痰、拔痰的百草琼益气贴和冬天用的三九贴等。
支气管炎属于下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上呼吸道,当有支气管炎时,在慢慢康复过程中,还需要兼顾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才能彻底痊愈。提醒家长们,当宝宝的支气管炎经过治疗好转时,可能会有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要误认为是再次感冒。
1、保暖:注意外界温度的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黏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小儿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服,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其体温保持在36.5~37度。
2、多喂水:小儿患支气管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丢失较多,家长应注意让患儿多喝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患儿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3、营养充分:小儿患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会影响胃肠功能,致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粥、面糊、水果汁等。
4、翻身拍背: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其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家长帮其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翻身一次,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
5、退热:小儿患支气管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度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较高,较大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用温水擦浴 ,必要时用药物降温。
6、保持良好环境: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空气中应保持一定湿度,以防止室内空气干燥。
幼儿得支气管炎时,做为家长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宝宝尽早康复,平时要加强幼儿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